本以为斯洛伐克总理顶着北约反对的压力前来中国出席阅兵就已经很了不起,谁知道他说的话更让人佩服他的胆略。 斯洛伐克总理与普京交流时说:欧盟里有些人就像井底的青蛙,只盯着自己那点小天地,根本看不清外面正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简单来说,欧盟一些官员整天关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却不知道现实情况已经大变,比如在俄乌冲突中,欧盟跟着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十二轮制裁,结果自己先撑不住了——面临能源短缺、工厂停产,民众生活困难。 而俄罗斯早就把能源转向亚洲市场,2024年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还增加了40%,菲佐说得直接:"欧洲需要的是望远镜,不是后视镜!" 斯洛伐克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在菲佐推动下,2025年7月搞了个《中欧关系新框架》,允许成员国自己决定对华政策,这招在欧盟里炸了锅——德国经济部长骂这是“分裂欧洲的毒药”,匈牙利总理却夸是“打破冷战思维的勇气之举”。 菲佐为啥敢这么干?因为他心里有本账:斯洛伐克引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后,成了中欧首个能自己生产电动汽车的国家,工厂开足马力,工人工资涨了,老百姓买车还便宜了! 菲佐的“破局”不是瞎折腾,而是看透了历史规律,他曾在大学演讲时说过,欧洲对中国有误解,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知己知彼”没做到。 当西方媒体炒“中国产能过剩”时,斯洛伐克却抓住机会,把中国技术引进来,让自家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政经分离”的实干做法,比某些国家动不动就把经贸问题扯上政治要聪明得多。 菲佐为啥能火?因为他敢说大实话,现在欧洲有些政客,满脑子都是“意识形态”,却看不见老百姓过日子需要什么,斯洛伐克作为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能跳出这个框框,靠的就是务实——既要跟欧盟团结,也要让自家企业活下去、老百姓过好日子。 从历史看,欧洲小国也有大智慧,比如17世纪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战争中玩平衡术,19世纪俾斯麦搞欧洲均势,都是小国在大国夹缝里生存的经典案例,菲佐现在干的事,就是这种智慧的“现代版”。 当然,这种做法也有挑战——欧盟里既有老牌大国,也有新锐国家,怎么协调大家?菲佐的尝试或许能给欧洲开个新思路:团结不等于一刀切,各家可以根据自家情况搞合作。 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这种打破零和博弈、追求共赢的做法,才是破解全球难题的正道,就像菲佐说的:“政治家得像海员一样,既要看清眼前礁石,更要眺望远方的地平线,”这种务实又长远的眼光,才是真本事!
本以为斯洛伐克总理顶着北约反对的压力前来中国出席阅兵就已经很了不起,谁知道他说的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2025-09-05 10:25:40
0
阅读: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