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夫弃子与人私奔,晚年想与儿女相聚遭拒
惜芹评过去
2025-09-05 23:48:51
陈秀芝出生于浙江杭州,因家族过继而成为常家养女。她与常书鸿自幼相识,两人一同在江南烟雨中成长,渐生情愫。1925年,常书鸿冲破封建婚约束缚,与陈秀芝结为连理。婚后,这对璧人一同赴法国里昂美术学院深造。常书鸿专攻油画,陈秀芝则醉心雕塑,成为巴黎艺术圈瞩目的东方伉俪。在巴黎的九年时光里,常书鸿的画作多次斩获沙龙金奖,被法国博物馆争相收藏,还被当选为巴黎美术家协会超选会员、巴黎肖像画协会会员;陈秀芝的雕塑作品亦崭露头角。女儿常沙娜的诞生,更让这个家庭洋溢着幸福。一次闲逛,让常书鸿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他在巴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石窟图录》,里面所呈现的「长达千余年的精美绝伦的中国美术史」,让常书鸿深感震撼。
他作出决定,回国,要奉献自己的理想。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巴黎的优渥生活,携妻女回到战乱中的中国。陈秀芝虽不解丈夫的选择,却仍追随辗转江西、湖南、云南昆明等地。最后在重庆安家。1943年,常书鸿就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举家迁至莫高窟。此时的敦煌,洞窟被流沙掩埋,壁画残损不堪,生活条件极度艰苦:住土坯房、喝咸水、点油灯,冬日里呵气成冰。常书鸿全身心投入工作,带领团队清沙筑墙、临摹壁画,却无暇顾及家庭。陈秀芝独自承担起照顾儿女的重担,从巴黎的社交名媛沦为戈壁滩上的主妇。巨大的生活落差与精神孤寂,逐渐侵蚀着她的意志。
1944年,陈秀芝提出带子女回重庆读书,被常书鸿以战乱危险为由拒绝。此时,国民党军官赵忠清的出现,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温柔体贴与常书鸿的疏离形成鲜明对比,1945年,陈秀芝最终抛下丈夫与一双儿女,与赵忠清私奔。
常书鸿得知消息后,骑马狂奔六小时寻找妻子,却昏倒在沙漠中。被救醒后,他收到妻子登报声明离婚的消息,20年的感情至此崩塌。
陈秀芝的私奔,并未带来幸福。赵忠清因政治原因入狱身亡后,她辗转流落,晚年靠洗衣为生。试图与子女团聚却遭拒绝。女儿常沙娜托秘书送来生活费,儿子常嘉陵更直言「再不相认」。而常书鸿在离婚后的第二年,娶了第二任妻子李承仙,生下两个儿子常嘉煌、常嘉皋。
两人志同道合,共同守护莫高窟直至终老。1994年,常书鸿逝世。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