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子在外地购车,经历购车骗局。他选购奇瑞艾瑞泽8,新车12.98万元,最终10.5万成交。支付1.5万元首付,提车回家。男子贷了9万,第一年每月还2886元,后四年每月还1355元。第一年结束后,他发现银行仍按2886元扣。经向贷款机构核实,才发现贷款总额竟莫名增至13万。仔细看合同,发现已按手印,但合同并无经销商公章,事后男子报警,却被告知经销商已失联,公司也已注销。 来源:【大风新闻】 2024年8月,徐先生一直想买辆车,刚好在某平台看到了一家卖汽车的。 经销商正宣传新车促销,买新车有大额优惠。 徐先生简单问了几句,发现这家的同款车便宜好几万。 他顿时喜出望外,真在他这儿买车能省好几万,这钱花在别处多香啊? 他和卖车的人在线上简单聊了聊,听对方说得头头是道。 徐先生决定去实体店逛逛,若有合适的便买一辆。 第二天,徐先生便从汕头前往佛山看车。按地址找到店铺后,他发现门店气派、装修豪华,店内停放着50多辆新车。 徐先生环顾一圈,依他的想法选了一辆奇瑞艾瑞泽8。 该车型官方指导价12.98万,其他4S店的售价与之一致。 他旁敲侧击探了探,销售说不仅能打折,还可享受额外补贴。 经过一番砍价,销售为徐先生提供了大力度优惠,双方最终敲定10.5万裸车价成交。 在支付1.5万元首付款并与经销商签署购车合同后,徐先生随即取得了车辆并将车开回家中。 他申请了9万元贷款,分5年还清,第一年每月还款额为2886元。此后四年内,每月仅需偿还1335元。 徐先生心满意足,仅花一万五千元便开上了新车,长久以来的期盼竟如此轻松成真,连睡梦中都洋溢着喜悦。 虽然每月要还将近3000元的款,这笔钱占了他工资的一多半,但成年人谁没有压力?他还是坚持着,每次都按时还清了。 终于,在8月份这一年期限到了,之后他每个月只需要偿还1335元即可。 总算能轻松一些了,徐先生刚松了口气,到了还款日却发现账户再次被划走了2886元。 他以为出了差错,急忙联系贷款方,对方却告知,之后每月他仍需要还款2886元。 徐先生还得知一个十分震惊的消息,他最初的贷款金额并非9万,而是13万元。 徐先生当场愣住,当时明明和经销商签的合同上,清晰写的是9万元。 这多出来的4万元,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经与放贷机构核实,他所持有的正式合同文本中确认,这笔贷款的总数额为13万元。 他最终发现,自己贷出的款项实际包含了两部分,一辆车的贷款为11.87万,而经销商还另行收取了1.7万的附加品费用。 由于采用抵押贷款模式,资金由银行直接流向经销商。 徐先生对此全不知情,他后来才获悉,申请的贷款总额并非最初约定的9万,而是13万元。 而他手上的这份购车合同,每一页都按满了自己的指印,清晰得让人无法质疑。 除了打印出来的经销商名称,合同上甚至连公司的公章都没有盖。 所以,合同实际上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签了也等于白签。 徐某意识到可能被骗了,急忙赶到当初购车的门店,想找店家当面问个明白。 可等他到了门口才发现,原本摆满新车的展厅,如今竟空荡荡的,一辆车也不见了。 这里早已空无一人,连门口的招牌也早就拆掉了。 后来才了解到,公司其实已经注销了,实际经营不到一年。 徐某气愤不已,这帮卖车的,难道就是专门来骗人的吗? 他去报案时才发现,像他一样上当的,还有十几个人。 这些客户大多和徐先生一情况,都是因为价格便宜才选择这里。 徐先生提到,办贷款的时候,销售还专门教他怎么应对放款方的电话回访,连该说什么都一字一句交代。 现在他已经意识到,经销商可能不仅骗了自己,连信贷公司也很可能一并被蒙在鼓里。 徐先生这才反应过来,他以为省下了几万块钱,从头到尾都没逃出经销商的套路。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消费者有权全面、真实地了解所购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具体情况,经营者必须主动、如实地说明价格、费用、规格等核心内容。 徐先生购车时与经销商签订合同,明确约定贷款9万,但事后发现实际贷款13万。 经销商不仅虚假宣传,还故意隐瞒真实贷款金额,致使徐某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承担了远超预期的高额债务,严重侵害了其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有权清晰掌握所有涉及费用的细节。 如果,经营者存在故意隐瞒、篡改或虚假告知关键信息的行为,消费者可依法主张撤销合同,并要求相应赔偿。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即构成诈骗罪。 该案中,经销商先以不实促销活动诱导徐先生购车,随后伪造合同,并教唆徐先生应对贷款电话回访。 完成收款后,经销商失联并注销公司,该行为已明显符合“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罪特征。 据了解,目前当地警方已对该事件正式介入调查。
广东,男子在外地购车,经历购车骗局。他选购奇瑞艾瑞泽8,新车12.98万元,最终
博仑有意思
2025-09-06 22:48:04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