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在边防部队当通讯员那会儿,腰间挎的就是这把54式手枪。握把上那颗黑色五角星磨得发亮,老兵都叫它“大黑星”,说这枪能镇场子。 训练时真下功夫,单手持枪得吊半块砖练瞄准,胳膊酸到吃饭都握不住筷子。枪管短后座设计带来的震动特别明显,每次实弹射击后虎口都发麻。50米胸环靶考核,我五发子弹打了45环,三个10环两个9环,教员拍着我肩膀说这成绩能当狙击手副手。 这枪是真结实,全钢枪身重得像块铁,7.62毫米托卡列夫弹穿透力惊人。有次巡逻遇上野狗,鸣枪警告时子弹直接打穿树干还飞出去老远。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战友的54式冻得拉不开枪机,用哈气焐热了照样能用,这可靠性没话说。 后来听说92式手枪列装了,塑料枪身轻便不少,弹容量也从8发涨到15发。可去年去武装部办事,看到仓库里还堆着一排排54式,保管员说炮兵、工程兵这些非一线部队还在接着用。想想也是,这枪生产了几千万支,库存太多根本用不完。 军武次位面视频里看到快拔枪套配54式的画面,突然觉得挺感慨。从抗美援朝用到现在,七十多年了还没彻底退休。它确实落后了,没有手动保险,后坐力大得能震掉新手的眼镜,但那种金属碰撞的质感,那种一枪制敌的威力,新枪真比不了。 你们说,这把见证了三代军人青春的“大黑星”,还能在军营里坚守多少年?用过54式的老兵们,来评论区聊聊你们的故事。
香港警察的机动部队,这么快就装备了191步枪!要知道咱们只是一线作战部队,目前装
【7评论】【2点赞】
游骑兵
霉警用的是真好,射速快故障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