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写檄文骂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武后却叹:宰相失才 唐朝最狂“骂人文豪”

正史记录 2025-09-08 11:28:12

骆宾王写檄文骂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武后却叹:宰相失才 唐朝最狂 “骂人文豪” 名场面!骆宾王为助徐敬业反武,挥笔写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把武则天 “弑君鸩母”“狐媚惑主” 的过往骂得淋漓尽致,字字如刀,连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的反问都带着千钧之力。檄文传到宫中,武则天读得津津有味,读到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时,突然拍案问 “这等人才没被重用,是宰相的错!” 这篇骂人文不仅成了千古名篇,还间接推动朝廷重视寒门人才,百姓更是直呼 “骂得解气,骆先生是‘骂架英雄’!” 武则天临朝称制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急需一篇檄文号召天下。当时落魄的骆宾王被徐敬业请来,他本就对武氏专权不满,提笔就写,没用半天就完成《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中不避锋芒,把武则天从入宫到掌权的 “黑历史” 全翻了出来:骂她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批她 “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字字诛心,连旁观者读了都觉得 “骂得太狠”。 檄文抄录后传遍各地,很快就送到武则天案头。大臣们都以为她会暴怒,没想到她竟平静地让内侍念出来。当听到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时,她突然打断内侍,皱着眉问 “这篇檄文是谁写的?” 左右答 “是骆宾王”。武则天叹了口气,转头对宰相说 “这么有才华的人,却让他落魄到跟着徐敬业造反,这不是你的失职吗?” 这话一出,满朝震惊 —— 被骂得如此难堪,她竟先惋惜人才没被重用。后来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但这篇檄文却火了,文人争相抄写,甚至有人把它当成 “骂人文范本” 学习。更意外的是,武则天此后格外关注寒门士子,还下令 “凡有才华者,不论出身,皆可举荐”,间接推动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松动。 百姓们拿到檄文抄本,读得热血沸腾,有人在茶馆里当众朗读,听众拍着桌子喊 “骂得好!把武后的霸道劲儿全骂出来了,解气!” 还有人说 “骆先生不光敢骂,还骂得这么有文采,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官员强百倍,这才是‘骂架英雄’!” 后来有人问武则天 “骆宾王骂您那么狠,您为何不恨他?” 她笑着说 “文章写得好,说明他有真才;敢骂我,说明他有骨气。这样的人没被朝廷用起来,是朝廷的损失。至于骂我,不过是各为其主,有什么好恨的?” 骆宾王的檄文,虽没帮徐敬业成功,却成了千古流传的佳作。百姓编顺口溜夸:“骆宾王,胆子壮,写檄文骂武皇,字字如刀句句狠,武后读了不恼恨,反叹‘宰相失人才’,推动选贤不看身,百姓称‘骂架英雄’,文采胆识传四方!” 骆宾王的 “骂”,不是无端泄愤,而是藏着文人的风骨与才华;武则天的 “惜才”,不是故作大度,而是懂 “人才为治国之本” 的智慧。这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从不会被立场掩盖,哪怕是 “骂你的人”,若有真本事,也值得被尊重;而懂得欣赏对手的才华,才是更高层次的格局 —— 这篇檄文,骂出了文人的硬气,也显了帝王的胸襟!

0 阅读:0
正史记录

正史记录

二十四史精读,用现代语言解读正统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