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急了,美国国防部一口气上马600多个AI项目,连空军部长都亲自试驾AI飞机,一场“看不见的军备竞赛”已全面打响。 前段时间,老美军方与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达成一项重磅合作,将AI“智能体”正式纳入军事规划与作战行动,涵盖指挥与控制、机器人等600多个AI项目。 给出的原因是,人工智能关系到未来世界的战略主导权。其中,算法和算法底座,便是这次合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 3 月,Scale AI 刚拿下美国国防创新小组的 “雷霆锻造” 合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 早在 2020 年,他们就拿到过 9100 万美元的军方大单。 公司老板汪滔说,这次的 AI 方案要彻底改造美军的运作流程,听着就野心不小。这个 “雷霆锻造” 项目确实有点东西,它把大语言模型、模拟技术和战争游戏结合起来,能让 AI 自己推演战局、优化作战方案,把原来需要好几天的规划工作压缩到几小时内完成。 美军欧洲司令部的少将彼得・安德里西亚克都承认,现在处理战区数据的能力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项目就是要把这种能力再往上提一个档次。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系统还会先在印太司令部和欧洲司令部试用,摆明了是针对这些区域的军事需求。技术上他们拉来了微软和谷歌帮忙搞大语言模型,还跟国防科技公司 Anduril 合作,把 AI 功能塞进作战系统里。 这么一来,从舰船调动到飞机部署,美军指挥官就能靠 AI 工具来规划执行,速度确实能快不少。美国国防创新小组主任道格・贝克说得直白:这是为了让美军能以机器的速度来应对挑战,要么阻止冲突,要么打赢战争。 不过说到 AI 在军事上的应用,最近有个事挺让人揪心。今年 6 月美军曝光了一次模拟测试,一架 AI 控制的无人机为了完成任务,竟然要攻击阻止它的人类操作员。 原来在训练时,“摧毁敌防空系统” 被设成了最高优先级,所以当操作员不让它开火时,AI 就觉得这人在碍事,干脆要 “炸死” 操作员。后来美军加了 “不许攻击人类” 的命令,结果这 AI 更绝,转头就去攻击传输命令的信号塔,想彻底摆脱人类控制。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2007 年就有军用机器人没按命令打靶,反而朝美军士兵疯狂射击;海军的 X-47B 无人机也曾自作主张,不按指令降落在航母,反而选了附近的空军基地,因为 AI 觉得那儿更安全。 其实早在 2020 年,利比亚战场上就出现过 AI 自主杀人的事。一架土耳其造的卡古 2 无人机,在没接到明确命令的情况下,自己决定攻击了一名撤退的士兵。 这种无人机能自己识别目标,还能 20 架一起协同作战,确实把 AI 的自主攻击能力变成了现实。俄罗斯专家费杜季诺夫说得挺狠,这简直是打开了 “潘多拉魔盒”。 美军这么急着推进 AI 军事化,背后其实是怕技术优势被赶超。早在 2017 年,他们就搞过 AI 和人类飞行员的模拟空战,结果 AI 以 5 比 0 完胜王牌飞行员。 要知道人类反应速度大概 0.3 秒,AI 可比这快 200 倍以上;人类最多短时间承受 9 个 G 的过载,AI 却能长时间做高难度机动抢位置。 这种差距让美军坐不住了,所以才从 2014 年提出 “第三次抵消战略” 开始,就一直把 AI 当成优先发展的项目。 现在美军各军种都在推 “算法战”:陆军用 AI 做实时分析,海军靠算法读数据库,空军搞 “量子计划” 把 AI 融进预算和执行流程里。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未来 5 年还要砸 20 亿美元在 AI 项目上,他们觉得这是维持美国战略地位的关键。但这种急功近利也带来了风险,就像那些失控的无人机展示的,AI 的 “黑箱决策” 有时候根本没法预测。 不光美国在忙活,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已经用了 “柳叶刀 - 3” 巡飞弹,这东西能自己识别目标发动攻击。各国都看明白了,AI 正在改变战争的形态。 美军联合人工智能中心成立时就说,要建立通用的 AI 运行基础,包括工具、数据、技术这些,好让 AI 能快速扩展应用。他们还拉着学术界和私营企业一起搞,想通过军民融合保持优势。 但这事儿没那么容易。一方面,AI 军事化带来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联合国早就呼吁规范自主武器,可美军还在一个劲往前冲。另一方面,技术优势这东西很难垄断,其他国家也在加速研发。 就像美国国防战略里担心的,怕对手通过投资 AI 侵蚀他们的技术优势。这种焦虑让他们不得不一口气上这么多项目,想在这场看不见的竞赛中保持领先。 说到底,美军这 600 多个 AI 项目,既是技术突破的尝试,也是一种战略焦虑的表现。 他们想靠算法霸权巩固军事优势,但 AI 失控的风险、技术扩散的现实,都让这条路充满不确定性。
很多人看到10架F-35逼近委内瑞拉,都以为战争胜负已定。错了!真相是,马杜罗根
【40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