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武先生买了8只龙虾和6只帝王蟹,共45斤花了2058元。他当时应该是想着家里要来客人,得弄点像样的海鲜撑撑场面。在市场里转悠了挺久,最后挑了一家看着规模不小、海鲜也挺生猛的店铺。 据说整个过程他都自己盯着,看着老板把活蹦乱跳的龙虾和帝王蟹捞出来称重,报了斤数和价格,他感觉也差不多,就很爽快地扫码付了钱。 结果拎着东西往市场外走的时候,他心里开始犯嘀咕,总觉得哪儿不太对劲。正好看到市场出口那儿有个公平秤,他就顺手把所有海鲜都放了上去复称一下。 这一称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秤上显示的数字比老板说的少了快三斤。他自己心算了一下,这意味着将近六百块钱就这么凭空没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急。 他当时就火了,二话不说拎着东西就杀回了那家店。把海鲜往摊位上一放,就质问老板这是什么情况,是不是在秤上做了手脚。 那个店家看起来倒挺淡定,一点也不慌,就说海-鲜这东西,捞出来之后会脱水,重量变轻是正常现象,行话叫“自然损耗”。 武先生一听更来气了,说从你这摊位走到门口就几分钟的路,怎么可能“自然损耗”掉两斤多的水。这说法也太离谱了,根本站不住脚。 两人就在摊位上争执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旁边很快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老板一口咬定是脱水,武先生就坚持认为是缺斤短两,要求店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退一赔三”。 后来实在谈不拢,就有人报了警。警察到现场了解了情况之后,也觉得这事儿有点难办,说这种买卖纠纷他们没法强制处理,主要还是得靠双方协商。 看警察也解决不了,他又想起来找市场的调解员。调解员过来之后,听了两边的说法,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知道该信谁的。 为了证明自己没说谎,那个店家还当场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从水箱里又捞出一只帝-王蟹,控了控水放到秤上,然后指着读数跟周围人说:“你们看,这重量是不是在一点点往下掉?” 武先生当时直接被气笑了,他说重量往下掉没错,但那是按克掉的,他这是少了快三斤,这能是一回事吗?这明显就是在混淆视听。 最后,调解员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带着武先生去找了市场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听完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态度也有点模糊,说海鲜脱水这个情况确实很难界定一个具体的标准。 市场这边的人还表示,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店家是故意欺诈,或者他家长期、大范围地存在这种问题,否则他们也很难进行处罚。 他们甚至建议武先生,需要自己去举证,来证明短时间内脱水两斤多是不正常的。 这下彻底让武先生没话说了,他觉得自己一个普通消费者,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儿去找专业的机构来做这种鉴定。感觉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问题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 后来这件事到底怎么解决的,也没个确切的说法,反正挺多人觉得以后去买海鲜还是得自己多长个心眼。
突然发现太原的面积真小,转一圈,邻居哪一个都比太原大,连石家庄都顶两个太原大,人
【1评论】【2点赞】
上山打老虎
这一会会时间能吐两斤水啊?笑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