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苦熬了7年,香港转永居没意义了…

希拉爱聊 2025-09-11 15:02:26
家人们谁懂啊!刚刷到朋友圈惨案:一位优才朋友转永居却被拒,7 年时间直接清零重来💔 入境处数据显示,优才永居获批率已暴跌 67%,很多人栽在 "想当然" 的误区里。 . 🚨 续签过了 = 永居稳了? 这位朋友的经历太典型了:前几年在港工作,后来回内地照顾老人,每月回港几天但累计离港超 180 天。转永居时被入境处一句话打回:"离港时间过长,未能体现通常性居住"。 . 永居审的是 "7 年是否以香港为生活中心",光满足续签条件远远不够! . 🔍 入境处偷偷考察的 5 个细节 🏠 居住真实性 ▪ 必须有固定住所(租房需贴印花合同 + 水电费单,买房要房产证) ▪ 虚拟地址直接拉黑!新增 "实地抽查" 环节,发现未实际居住直接拒签 💼 工作关联性 ▪ 哪怕被外派内地,只要是香港公司的职位、拿香港薪资就认 ▪ 自由职业者需提供香港本地业务合同 ▪ 重点:强积金供款记录 + 香港税单,缺一不可 👨 家庭纽带 ▪ 配偶在港工作或子女在港读书是强加分项 ▪ 父母在内地需提供赡养证明,但不能替代本人在港居住记录 💰 生活痕迹 ▪ 香港bank流水 ▪ 香港🚗照、图书馆证等 "在地生活证据" ▪ 新增要求:需提供社区活动参与记录 🚢 离港合理性 ▪ 短期出差探亲没问题,但长期离港必须有不可抗力证明 ▪ 照顾老人需提供医院诊断书 + 亲属关系公证 ▪ 海外进修要学校录取通知书 + 课程表(需显示全日制) . 📊 4 种续签模式的永居适配度(实测版) 不同优才的生活模式,永居通过率差异很大: 🌟 本人在港定居(通过率>80%) 最稳的模式!只要保持工作或读书状态,续签 3 年 + 永居基本顺过。2025 年新政对这类申请人还有额外加分。 🚗 深港两地跑(通过率≈60%) 每周至少 1 次过关记录!保留交通票据 + 香港消费凭证,2025 年建议每月在港居住满 10 天。 👪 家人在港 + 本人偶尔回(通过率≈50%) 配偶孩子在港扎根是关键!本人需每季度回港居住,保留家庭活动照片 + 共同账户流水。 如果离港已超 180 天,建议立即准备补充材料,千万别等到申请时才临时抱佛脚!

0 阅读:36
希拉爱聊

希拉爱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