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准备让中国数千架波音客机,全部趴窝。很多人以为,中美贸易战,还停留在关税层面。可真相是,特朗普已经准备,动用“飞机零件”这个大杀器,来瘫痪我们的民航和物流。而普京,则在第一时间,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备胎”。 中美之间的较量,早已不是关税数字那么简单了。 战火已经烧到了供应链的核心,特朗普政府这次瞄准的,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 而在这场变局中,俄罗斯正悄然登场,试图扮演那个关键的角色。 在特朗普看来,关税就是手中无往不利的利器,无论面对谁都能逼对方低头,连现场的韩国总统李在明也在这种压力下显得颇为被动,不得不作出妥协。 不过,这一招在面对中国时显然行不通。 回顾过去,特朗普推出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意图通过加税逼迫中国让步,但中方迅速做出强硬反制,双方关税互相加码,一度达到200%以上,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几乎陷入停滞。 许多企业订单停滞,供应链受到冲击,全球市场也因此出现不小波动。 最终,美国在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舆论压力后,不得不退让,主动与中方进行谈判。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中方保持了冷静和克制,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我们已就关税问题多次阐明了中方的立场。” 短短一句话,既重申了中方的坚定立场,也向外界传递出一种明确信号,关税威胁不能动摇中国的决心,面对外部施压,中方始终坚持原则,同时保持策略上的从容与稳健。 特朗普称美国还掌握着一个强大的筹码,那就是飞机零件和许多波音飞机。 他特别指出,如果美国停止对华供应这些零部件,中国现有的200架波音飞机将无法正常投入运营。 不过,这一次特朗普显然失算了。 中国的蓝天上,飞着近1500架波音客机,这个数字,几乎占据了整个民航机队规模的百分之三十九。 如此庞大的机队,意味着对美国零部件的深度依赖。 一旦关键的发动机、导航系统断供,后果不堪设想,那不是涨价的问题,而是大批飞机趴窝停飞。 美国的极限施压,却意外地给另一个人送去了机会。 俄罗斯副总理曼图罗夫明确表态,他们愿意为中国提供一个“备胎”方案。 这可不是空头支票,俄罗斯手里有实打实的东西。 他们自己的MC-21中程客机,在美欧制裁下,硬是替换了约80种外国系统和部件,并在今年5月完成了全俄产样机的首飞。 这款能搭载163到211名乘客的飞机,计划今年完成所有认证,并在2026年正式投入量产。 更关键的是发动机,从用于超级喷气式飞机的PD-8,到MC-21客机上已经搭载的PD-14,再到愿意对华出口燃气发生器的重型发动机PD-35,俄罗斯展示了自己完整的航空制造体系。 他们甚至准备好了提供复合材料机翼等关键零部件。 这种合作的意义超越了商业,就像当年美国限制大豆出口,巴西、阿根廷填补了市场空白一样,俄罗斯正试图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成为那个替代者,挑战美国主导的全球航空供应链。 当然,无论是外部的打压还是援助,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终点,我们必须靠自己。 回望历史,这种紧迫感一直都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阅兵飞机甚至要飞两遍凑数,抗美援朝时,我们更是深刻体会到没有制空权的代价。 从1957年拆解安-2研制出运-5,到1980年自主研发的运-10首飞,尽管后者因技术问题停飞,但独立自主的种子早已埋下。 C919的问世,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如今,俄罗斯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 它缓解了“要么屈服、要么停摆”的极端困境,让我们能更从容地推进C929这样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
全世界时间最长的一次飞行,一架塞斯纳172飞机在空中飞行了近65天,这架飞机于1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