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学智向弟弟张学友借600万还债,没想到,张学友公开说:“我和张学智

炎左吖吖 2025-09-12 08:46:15

1994年,张学智向弟弟张学友借600万还债,没想到,张学友公开说:“我和张学智断绝关系,他的债务跟我无关。”父亲葬礼上,20年不来往的哥哥,看都没看张学友一眼,直接走人!         在香港豪宅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电话这头,是债台高筑的张学智,电话那头,是已然心灰意冷、的张学友。 当张学智再次提出那笔600万港币的借款请求时,张学友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不留余地的回应。 ”断绝兄弟关系,债务自理。“ 张学智与张学友,这对相差数岁的兄弟,出生于1961年的香港一个普通海员家庭。 父亲张作琪常年漂泊海上,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子女。 作为长兄,张学智自幼便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童年记忆里,张学友最温暖的画面,便是伏在哥哥的后背上,兄弟俩分享一碗廉价的糖水。 然而,命运的轨迹在青年时期发生了戏剧性的分叉。 张学友凭借天赋歌喉,在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迅速跻身“四大天王”之列,成为华语乐坛的耀眼巨星。 而张学智的人生,却落进了赌博的泥潭。 起初,赌博或许只是张学智排遣压力或寻求刺激的消遣。 然而,赌桌的魔力很快便侵蚀了他的理智与生活。 小赌逐渐演变为豪赌,输赢的金额越来越大。 为了补赌债窟窿,张学智开始向事业如日中天的弟弟伸手。 张学友念及幼时情谊与母亲恳求,最初并未拒绝。 他一次次慷慨解囊,希望用金钱拉回兄长。 然而,每一次还款的承诺都化为泡影,每一次“最后一次”的保证都成为下一次更大赌债的序曲。 张学智深陷赌瘾,挪用公款、四处借贷的丑闻时有耳闻。 张学友的资助,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纵容。 1994年,张学智的赌债危机达到顶峰。 他再次欠下高达600万港币的巨额债务,被债主步步紧逼,走投无路。 绝望中,他再次拨通了弟弟的电话。 这一次,他甚至搬出了年迈的母亲。 据知情人回忆,张母曾含泪向小儿子下跪哀求。 然而,此时的张学友,已不再是那个仅凭亲情就会盲目掏钱的弟弟。 他目睹了哥哥无数次沉沦与失信,深知无底线的援助只会将哥哥推向更黑暗的深渊。 在巨大的失望、愤怒以及对兄长未来的忧虑交织下,张学友决定向哥哥提出了一个严苛的条件。 “可以帮忙偿还这600万,但张学智必须签署协议,承诺彻底戒赌,若再犯,则自愿断绝兄弟关系。“ 这并非无情,而是张学友在绝望中试图唤醒兄长的最后尝试。 然而,赌博的诱惑力远超亲情的牵绊。 仅仅三天后,张学智便再次前往澳门赌场。 他拿着弟弟给予的生活费,在赌桌前押下了一注又一注“闲”。 而张学友的回应迅疾而公开。 他不再私下处理这桩家丑,而是选择在记者会上发表声明,宣布与兄长张学智断绝兄弟关系,并明确表示张学智的一切债务均与他无关。 这一举动在香港娱乐圈乃至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公众哗然,有人指责张学友冷酷无情,也有人理解他的无奈。 张学友的经纪人陈淑芬事后坦言,此举实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奈策略,旨在用最极端的方式逼迫张学智面对现实,戒除赌瘾。 断绝关系的声明发出后,张学友并非真的对兄长置之不理。 他暗中委托他人,替张学智偿还了部分债务,并试图安排他离开香港,到国外开始新生活。 然而,张学智的自尊心在断绝声明和赌瘾的双重打击下变得异常敏感和偏执。 他将弟弟的暗中相助视为“施舍”,拒绝接受,选择独自留在澳门,靠打零工艰难维生。 自此,兄弟二人虽同处一城,却彻底活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张学智刻意避开所有可能有弟弟出现的场合,甚至连母亲的生日,他也选择提前或延后探望,坚决不与张学友碰面。 二十年里,亲兄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4年,父亲张作琪的葬礼在香港举行。 这是二十年来,张学智与张学友首次出现在同一场合。 当张学友作为孝子,站在灵柩前含泪追忆父亲生平、表达哀思时,张学智始终沉默地站在人群的最后排,面无表情。 仪式结束后,张学智未停留片刻,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灵堂。 这一幕被在场的媒体捕捉,成为次日各大报刊的头条新闻,“兄弟陌路”的唏嘘标题刺痛了无数读者的心。 事后,当媒体追问张学友对此事的感受时,他坦言,对于当年公开断绝关系的决定,内心并非没有悔意,或许有更温和、更私密的方式可以尝试。 但他也强调,面对一个深陷赌瘾、屡教不改的亲人,纵容绝非仁慈,严厉有时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拯救,尽管这种拯救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永久的隔阂。 而张学智,则始终对媒体保持缄默,仅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下,流露出难以释怀的怨怼,“他有钱,他高尚”。 金钱或许可以衡量赌债的数额,却永远无法弥合被赌瘾撕裂的亲情伤口!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张学友代兄还600万赌债后 称今后不会再还(图))

0 阅读:0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