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中国石油专家王德民教授因为长得太帅,好多女生追他,他烦得不行,就提了两个谈恋爱的条件:第一,结婚后,没时间陪女生逛公园;第二,女生不能打扰自己看书,这两个条件把很多女生都吓跑了,但有个叫王日英的姑娘没被吓跑。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王德民那时候在北京石油学院可是个风云人物,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副院长,母亲是一位瑞士姑娘。 也许是混血的缘故,五官立体得像雕塑,鼻梁高挺,眼睛深邃,加上才华出众,成了全校女生眼中的“白马王子”。 可这位天才学霸心里压根没空琢磨恋爱那些事,他满脑子都是石油开采公式和国家能源建设。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情书和邀约,他干脆立下那两条“狠规矩”,就想图个清静好好搞科研。 还真有个姑娘接住了他这“苛刻”的条件,王日英也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她不一样,她安静得像只小猫,从不刻意凑近,却总能在王德民遇到难题时默默出现。 两人在一次舞会上相识,后来都分配到了大庆油田前线。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他们在油田食堂办了场简单到没有婚纱和戒指的婚礼,墙上挂的不是喜庆装饰,而是勘探图和产量曲线—这场景就像他们未来的生活,一切为了石油事业。 王德民可不是只有一张帅脸,他是有真本事的科学家。刚到油田时,工人们都觉得这“小白脸”干不了实事,但他二话不说就下井测量、徒手打动上百斤的绞车。 他发现国际通用的“赫诺法”在大庆误差很大,就埋头自学俄语资料,熬了100多个日夜,推导出更精准的“松辽法”,让中国油田技术首次赶超世界水平。 婚后他更拼了,整天泡在实验室研究驱油技术,而王日英从无怨言,不仅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帮他整理数据、甚至提出关键建议—比如用橡胶垫片替代铅封,解决了井下分隔器的难题。 这对夫妻档硬是把中国石油开采技术推到了世界前沿,王德民带队搞出聚合物驱油技术,让采收率大大提升,为国家增产原油数亿吨。 他发明的“限流压裂法”,最多的一次能压开70个薄油层,而国外当时只能压开3-4个;后来三元复合驱技术更是将采收率推到世界新高。 这些成就背后,是王日英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她甚至婉拒在科研成果上署名,只说:“他是我的英雄。” 王德民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210231号小行星命名为“王德民星”,成为中国石油界的永久荣耀。 如今86岁的他依然心系石油,研究从废弃油层中“四次采油”的技术。而王日英始终是他最坚定的后盾。 回看那段始于1963年的爱情,哪里是什么条件苛刻,分明是两个灵魂的默契相遇。 王德民要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一个能懂他抱负、撑起他梦想的伴侣;王日英用行动告诉世人:真正的爱,是放手让你去追光,而我甘愿做你那束光下的影。 在那个讲奉献的年代,他们没有浪漫誓言,却把相濡以沫写进了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历史。 信息来源: 央广网《先生丨王德民:择一事,终一生》
于朦胧坠亡小区现场,网友说6楼,看着也不高,比绿化树高一点,如果一心求死,选这么
【4评论】【8点赞】
言贩子
确实帅
islbg
王教授不是被分配到大庆,是主动求领导要求调到大庆的。不然他住的地方、出门路上都被女生围,大妈们络绎不绝受托上门来牵线相亲,被烦得不行。
bydagl
这他妈也太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