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多哈的暗杀行动失败,是因为哈马斯领导层离开主谈判室,去进行下午的祈祷,但他们将手机留在了谈判室内,这导致摩萨德和以色列安全局,获得了领导人仍在谈判室内的错误情报。 2025年9月9日晚,卡塔尔多哈西湾使馆区的街道上,破碎的玻璃渣在应急灯下泛着冷光。 距离中国大使馆800米的某酒店外,几名卡塔尔安全人员正围着弹坑测量尺寸,坑边散落着一部被炸毁的智能手机残骸。 这部手机,正是以色列15架战机奔袭1700公里却暗杀失败的关键“道具”。这场被外界称为“情报滑铁卢”的行动,背后藏着情报链条的断裂、宗教习惯的误判,以及牵动中东格局的外交震荡。 行动前48小时的以色列特拉维夫情报中心。摩萨德分析师正盯着屏幕上的电子地图,哈马斯领导层的手机信号以红色光点形式,稳定地停留在多哈某酒店谈判室的坐标上。 根据前期情报,哈马斯将在9月9日下午与第三方调解团队讨论停火方案,核心领导人全部到场。情报人员通过加密渠道确认:“目标手机信号持续在线,未出现移动轨迹。” 没人提出质疑,在过往针对加沙地带的行动中,“手机信号=人员位置”的判断从未出错,他们甚至提前规划好了战机航线; 从内盖夫沙漠基地起飞,经沙特阿拉伯北部空域,中途由KC-46加油机完成空中加油,全程避开雷达监测,精准度能控制在“误差不超过10米”。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背景:9月9日是伊斯兰教历中的“主麻日”前一天,对穆斯林而言,每日五次祈祷的“晡礼”(下午4点左右)不仅是宗教义务,更是重要的集体活动。 哈马斯领导层作为虔诚的穆斯林,从不会缺席祈祷。当天下午3点50分,谈判暂时休会,领导人起身前往酒店内的祈祷室,临走时顺手将手机放在谈判桌的固定位置。 这是他们多年的习惯:祈祷时不携带电子设备,既为专注,也为避免信号泄露。可这一日常举动,在摩萨德的监控系统里,却成了“人员仍在谈判室”的误判依据。 下午4点12分,以色列空军编队抵达多哈上空。F-35I战机开启隐身模式,低空掠过西湾使馆区。 这里是卡塔尔的“外交心脏”,除中国大使馆外,美国、英国、土耳其等12国使馆均在1公里范围内,还有3所国际学校。 战机发射的两枚“杰达姆”精确制导炸弹,精准命中谈判室,爆炸瞬间将室内物品炸成碎片。 但此时,哈马斯领导人正在祈祷室里诵读《古兰经》,爆炸声传来时,他们甚至以为是“酒店施工的声响”。 直到祈祷结束返回,才发现办公室已成废墟,5名留守的工作人员(包括哈利勒·哈亚的儿子和办公室主任)不幸遇难。 袭击发生后,最先作出反应的是卡塔尔外交部。当天下午5点,卡塔尔外交大臣紧急召见以色列驻卡代办,当面递交抗议照会; 指责以色列“在主权国家领土上发动军事行动,严重违反国际法,置外交人员与平民安全于不顾”。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在1小时内发布安全提醒,要求在卡侨民“避免前往西湾使馆区及周边区域, 保持通讯畅通”;欧盟驻卡使团则宣布关闭签证办理窗口,土耳其、伊朗等国使馆直接拉响安全警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总部召开紧急发布会,用“公然侵犯主权”形容此次行动,中东国家联盟更是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对以色列实施外交制裁”。 更具戏剧性的是停火谈判的反转。据参与调解的埃及外交官透露,袭击前几小时,哈马斯已初步同意三项停火条件; 释放20名非军事人员人质、开放加沙南部的拉法口岸、接受联合国监督的人道主义援助。但袭击发生后,哈马斯发言人哈桑·阿布·扎伊德在加沙电视台发表声明,将谈判文件撕毁在镜头前; 随后一周,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南部发射了超过120枚火箭弹,以色列则对加沙北部实施了3次空袭,原本缓和的局势再度升级。 行动失败的代价还蔓延到以色列国内。9月11日,以色列议会召开紧急质询会,反对党工党领袖质问总理:“摩萨德连‘穆斯林祈祷不携带手机’的常识都不知道吗? 15架战机、1700公里奔袭,最后只杀了5名普通工作人员,这是对纳税人资金的浪费,更是对情报能力的羞辱!” 面对压力,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承认“情报收集存在疏漏”,摩萨德则紧急调整策略。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摩萨德已从文化部门抽调10名中东问题专家,成立“宗教习惯调研小组”,专门研究穆斯林的宗教活动规律,避免再因文化差异导致情报误判。 这场失败的暗杀行动,最终成了中东博弈的一个“黑色寓言”:15架先进战机、精准的空中加油技术、号称“无孔不入”的摩萨德情报网,在一个被忽略的宗教习惯面前彻底失效。 它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复杂的中东局势中,军事技术的先进远不如对文化细节的敬畏重要,而任何忽略人文背景的战略决策,最终都只会沦为代价高昂的闹剧。 信源:哈马斯:领导层躲过以军暗杀 首席谈判代表之子身亡 2025-09-10 11:39·搜狐新闻
以色列在多哈的暗杀行动失败,是因为哈马斯领导层离开主谈判室,去进行下午的祈祷,但
盘盘鸭
2025-09-13 13:50: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