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国仅用时一个月,就完成了对法国的征服,很多德军士兵都在法国找到了美

断代史鉴 2025-09-13 15:25:51

1940年,德国仅用时一个月,就完成了对法国的征服,很多德军士兵都在法国找到了美丽的法国女友,就像是照片中的这一对一样。 照片中的这一对,年轻貌美、身材火辣的法国美女,正在和她新认识的德军士兵谈笑风生,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之前还在打仗的敌对方。 1940年5月15日清晨,法国总理雷诺给英国首相丘吉尔打了个电话:“我们战败了。” 丘吉尔当时还没睡醒,听完都懵了,要知道,法国可是一战里硬扛了四年没垮的主,当年的陆军更是被称作“欧洲第一”,怎么德军才打了5天就撑不住了? 可雷诺跟着又说了两遍“我们输了”,语气里的绝望藏都藏不住。 这段对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法兰西六周溃败的悲剧大门,这么强的法国,为啥垮得这么快?那些战败后的苦,又到底落在了谁身上? 那时候的法国,纸面实力确实吓人。 跟英国、比利时、卢森堡凑的联军,拢共135个师,330多万人,坦克就有3400多辆。 还有经营了十几年的马奇诺防线,法国人觉得这防线就是“铁壁”,德军来了也得撞个头破血流。 可法国把宝全押在德国会先打苏联上,压根没准备好应对西边的进攻,连德军可能从哪来都想错了。 他们认定德军会硬冲马奇诺防线,至于阿登山区,那地方地势险,路又难走,法军觉得坦克根本开不过来。 就只放了比利时的2个师和法国的3个二线部队,这些兵连反坦克炮都没有,工事也是随便挖挖,跟没设防差不多。 德军没按常理出牌,1940年5月10日,他们启动了“黄色方案”,主力A集团军群带着古德里安、隆美尔这些装甲部队,绕开马奇诺防线,直接扎进了阿登山区。 坦克在密林里开道,飞机在天上掩护,才3天就冲破了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边境,5月12号就到了马斯河东岸,比原计划还快了一天。 法军这边就慌了神,一开始还以为德军是“佯攻”,就派了2个骑兵师去增援,结果那些骑兵手里的武器根本打不过坦克,几下就被打垮了。 后来想调10个师去堵缺口,可这些部队散在法国各地,最快也得5天后才能到前线,等他们赶到,德军早就过了河。 5月13号那天,德军强渡马斯河,Ju-87俯冲轰炸机在天上转圈,俯冲时的啸叫声听得法军士兵心里发毛,炮弹再一炸,好多人连敌人影都没见着,扔下枪就跑了。 到了5月15号,德军已经把英法联军和法国南方的联系掐断了,6月22号,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签了投降协议,从德军进攻到投降,满打满算才六周。 德军占领法国后,不少法国女性没了活路,有的丈夫在前线打仗,有的成了战俘,家里没吃的,只能跟德军士兵打交道。 还有些十几岁的姑娘,不懂事,被哄着就处了对象,甚至有老师因为被安排接待德军住宿,平白无故被安上“通敌”的名头。 可等战争结束,德军走了,这些女性反倒成了出气筒。 有人把她们的头发剃光,逼着她们光脚,头上画着纳粹符号,在大街上游行,旁边的人又骂又扔东西。 更惨的是那些“战争私生子”,全法国差不多有20万,他们打小就被叫做“德国佬的儿子”,有的连自己爹是谁都不知道。 不光法国,挪威也有这样的孩子,有的被扔进猪圈,甚至被人用酸洗澡,就因为他们是德国士兵的后代。 法国这六周的溃败,不是输在装备,是输在三条“防线”全垮了。 第一条是战术防线,法国人抱着一战的“阵地战”老想法不放,觉得靠马奇诺防线就能守住,压根没琢磨德军的“闪电战”有多快,马奇诺防线最后成了没人用的摆设。 还有法军的反击,要么派上去的部队不堪一击,要么好不容易打了点胜仗,指挥官怕孤军深入又给撤了回来,机会全浪费了。 第二条是战略防线,法国把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对家门口的威胁一点没上心,阿登山区那么关键的地方,防守跟闹着玩似的。 第三条是精神防线,一战打赢后,法国就有点“躺平”了,士兵没了斗志,打起来就跑,这样的国家,再强的装备也撑不住。 那些“战争私生子”更可怜,他们没做错任何事,却要一辈子背着“耻辱”的标签。 法国的悲剧对我们也是个警钟,国家要强大,首先得有能打的军队,不是光有坦克飞机就行,还得跟得上时代,不能抱着老经验不放。 永远别想着“危险离自己很远”,国际上的事千变万化,不能有半点麻痹,得时时刻刻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家守好。 1940年的法兰西,像一面镜子,照见的不只是六周的溃败,更是“国家强大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的道理。

0 阅读:64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