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2日,国民党中将刘昌义去找汤恩伯时,遇见了蒋纬国,蒋纬国说:“副座,我当连长时就认识你了,你是西北军的名将。现在我父亲有困难,你要多多帮忙啊!” 听到这番话,刘昌义淡淡一笑回应:“纬国公子尽管放心,我自然会尽我所能。” 其实,此时的刘昌义,已经在暗中筹划起义。 与此同时,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和亲信陈大庆、石觉等人商议后,认为大势已去,决定带着残部主力后撤。 汤恩伯的“撤退”是有讲究的,优先自己的嫡系部队,而让杂牌部队留下来充当炮灰。 本来,汤恩伯打算让51军等部留守,为自己的撤离争取时间。由于51军军长王秉钺在此前的一次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陷入群龙无首。 陈大庆向汤恩伯建议说:“如今五十一军群龙无首,士兵们没了指挥,再这样下去很快会垮掉。刘昌义带兵多年,不如让他来接管五十一军。” 汤恩伯听后,便让刘昌义去接任军长。 23日下午,陈大庆以淞沪警备副司令的名义,召集在上海的军长以上将领开会。 会上,陈大庆说:“奉汤恩伯总司令的命令,我们即将从苏州河一线撤离。各位将领务必坚守自己的防区,特别是刘昌义将军,你要留在上海进行牵制作战,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足够时间。” 刘昌义心里十分清楚,这是汤恩伯、陈大庆他们要丢下自己独自跑路了,可他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只是默默点头,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着起义的具体步骤。 接管五十一军后,刘昌义立刻率领部队进驻苏州河以北的阵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联系地下党。 可由于之前和刘昌义联络的地下党,被淞沪警备司令部派人抓捕,这让他一时间找不到新的联络人。 眼看着解放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自己这边却迟迟找不到突破口,刘昌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合适的机会。 而此时的解放军,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 ,上海是经济中心,城市里不仅有大量的工厂、商铺,还有众多的老百姓。如果发起全面进攻,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上级明确指示,要尽可能争取和平解放上海,减少战争对城市的破坏。 “上海策反委员会”的田云樵得知苏州河以北的守军是五十一军后,由于还不知道王秉钺已经被俘,便打算通过中间人王中民去劝说王秉钺起义。 王中民和王秉钺是军校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十分要好,田云樵认为,凭着这层同窗情谊,王中民或许能成功说动王秉钺。 5月25日上午,王中民来到苏州河岸边的阵地前。解放军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已经打出了 “暂停攻击、协商谈判” 的旗子,可对岸的五十一军却没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依旧不停地朝着对岸射击。 王中民见状,急忙找来一块硬纸板,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下 “和平谈判” 四个大字,然后双手举着纸板,独自一人朝着五十一军阵地走去。 阵地上的五十一军师部看到这一幕,全都愣住了,纷纷停下了射击,随后将王中民带到了军部。 走进军部大门,王中民抬头一看,出来迎接他的竟然是刘昌义,而不是他要找的王秉钺。 王中民心里顿时一凉,以为这次劝说任务要彻底失败了。可没等他开口,刘昌义已经笑着走上前:“王老弟,你来得太及时了!我早就有起义的想法,可一直找不到和联系的门路,你这次来,真是帮我解决了天大的难题啊!” 王中民听了这话,又惊又喜,连忙说道:“刘将军,我就是受解放军的委托,来和你们商议起义事宜的,没想到咱们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刘昌义与解放军围绕起义的具体细节展开了深入商谈,最终顺利达成了起义协议。 当天下午,刘昌义亲自前往虹桥路的解放军二十七军军部,见到军长聂凤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尽快起义。” 刘昌义回去后,率领五十一军及临时归他指挥的其他残部宣布起义。刘昌义的这个决定,不仅让苏州河以北的阵地顺利移交,避免了进一步战斗,为上海的完全解放扫清了障碍。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