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战士身中13枪血衣追凶800米,擒获歹徒后才说:“队长,我好像中枪了”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14 15:24:30

2017年,19岁边防战士身中13枪,鲜血浸透衣服,仍奋力追歹徒800多米,将歹徒擒获后他告诉队长:“我好像中枪了……” 这事儿,还得从2017年的那个春节前说起。地点,云南红河州河口县,一个听名字就觉得安宁的边境小城。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总有阴影在蠢蠢欲动。当时,几伙亡命之徒在高速上持枪抢劫,搞得人心惶惶。命令下达到武警红河州边防支队机动一中队,必须拔掉这颗钉子。 当时19岁的上等兵张豪,就在这支队伍里。小伙子一听有任务,那股子年轻的热血“蹭”地一下就上来了。 行动是在凌晨三点。你知道的,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都睡得正香,也是人最疲惫、警惕性最低的时候。他们伪装成地方车辆,悄悄摸向犯罪现场。当车靠近时,十几个歹徒正嚣张地逼停了好几辆车。 抓捕指令一下,张豪是第一个从车里冲出去的。他就像一支离弦的箭,直扑过去。 歹徒们一下就慌了,扭头就跑。张豪想都没想,拔腿就追。就在这时,最惊险的一幕发生了,一个跑在前面的歹徒,猛地回身,对着冲在最前面的张豪,砰砰砰就是几枪。 那不是电影,是装满钢珠的火药枪。巨大的冲击力和灼热的刺痛感瞬间贯穿了张豪的身体。但他当时根本没空去想疼不疼,他唯一的念头,就是不能让这个人跑了。 他一边忍着剧痛追,一边还不忘回头冲战友喊,提醒大家小心对方还有同伙。 歹徒为了逃命,从三四米高的地方直接往下跳。跟着采访的记者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腿都软了,根本不敢跳。但张豪呢?他没有丝毫犹豫,跟着就跳了下去。这已经超越了本能,变成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责任。 “站住,边防警察!再跑就开枪了!” 这一声怒吼,耗尽了他所剩不多的力气,但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漆黑的夜里,一个受伤的战士,追着两个亡命徒,在崎岖的山路上狂奔了将近800米。800米,对于一个身中13枪的人来说,那已经不是路,是用意志力一寸一寸铺出来的炼狱。 最终,他和中队长罗松一起,将两名歹徒死死按在地上。 当增援的战友赶到,把歹徒押走后,一直紧绷着的张豪才仿佛松了一口气。他靠着墙,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队长说:“队长,我好像中弹了。” “好像”? 战友们用手电一照,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他的衣服早就被血浸透了,黏在身上,左大腿、右手肘全是弹孔,血还在往外冒。 送到医院,医生都惊了。第一次手术,5个小时,取出了10颗钢珠,缝了60多针。但当时还有3颗钢珠因为嵌得太深,留在了他的膝盖里。一个19岁的孩子,身体里带着三颗“纪念品”,笑着对来看他的妈妈说:“妈,没事,我很快就能好。” 我们总说“英雄”,但英雄到底是什么?张豪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是生来就刀枪不入,而是在选择的瞬间,忘记了自己也是个普通人。他不是感觉不到疼,他只是觉得抓人比疼更重要。 张豪的故事不是个例,他身后,站着一整个默默守护我们的群体。和平年代,哪个职业的牺牲最多?公安队伍。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国又有246名公安民警、158名辅警因公牺牲。这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他们就像一道墙,把危险挡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对英雄父子,也是在云南,也是在边境——张从顺和张子权。 1994年,禁毒警察张从顺在抓捕跨国毒贩时,被对方引爆的手榴弹炸成重伤,为了掩护战友,壮烈牺牲。那年,他的小儿子张子权才10岁。父亲的葬礼上,那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小男孩,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长大后,张子权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样,都穿上了警服。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路,禁毒。战友问他:“禁毒这么危险,你为什么还要来?” 他说:“我爸就是干这个倒下的,我要把他的事干完。” 2020年,在侦办一起大案时,张子权在出差途中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定格在36岁。一门忠烈,父子两人,为了同一份事业,先后献出了生命。 这种传承,是血脉里的忠诚,是超越生死的信仰。从张从顺到张子权,再到像张豪这样的年轻一代,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方水土,更是一种精神。 如今八年过去了,张豪早已康复,荣立一等功,成为了更优秀的军人。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也变得更加复杂。威胁不再仅仅是边境上的火药枪,还有网络里的电信诈骗、金融陷阱,以及各种新型犯罪。但无论形式怎么变,那群守护者的底色从未改变。 他们依然会在我们看不到的深夜出警,依然会在危急关头第一个冲上去,依然会在万家团圆的时候,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我们常常感叹“岁月静好”,但这四个字的背后,是无数像张豪一样的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甚至生命,为我们扛起了一片晴天。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