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开启的全国抗日战争,从明面上来看,蒋介石的确是国家领袖,名义上的确是由其领导了抗日战争。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在敌后抗日战场上的领导作用。 蒋介石1887年生在浙江奉化,早年投身革命,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帮着推翻清朝。1924年他当上黄埔军校校长,训练出一批军官,1926年北伐时指挥国民党军打到长江流域,统一部分地区。1930年代他多次组织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试图消灭红军。抗日爆发后,他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统筹正面战场。杨靖宇1905年生河南贫农家,1927年入党,1932年去东北组织抗日联军,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在白山黑水坚持游击战,1940年牺牲。赵尚志1908年生辽宁,1925年入党,九一八后组建游击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在北满打击日伪军,1942年阵亡。周恩来1898年生江苏,1921年成为共产党创始人,抗日时负责统战,推动国共合作。叶挺1896年生广东,1924年任国民党独立团团长,南昌起义时指挥部队,1937年任新四军军长。这些人物背景各异,却在抗日中交织,蒋介石掌控国民党,杨靖宇赵尚志等共产党人在东北开辟战场,周恩来叶挺则在南方和统战一线发力。历史资料显示,杨靖宇领导的联军在极端条件下牵制日军,赵尚志的游击队多次破坏敌补给线。周恩来在西安事变中斡旋,叶挺重组新四军。这些事迹基于档案和党史研究,不是凭空而来,显示共产党早期就在东北抗日,而国民党则在正面组织大仗。 抗日战争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帷幕,国民党军队主要负责正面战场,组织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大型战役。国民党在这些战斗中投入大量兵力,消耗日军资源,付出巨大伤亡。历史事实表明,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显著作用,日军原计划速战速决,却被拖入持久战。国民党军队进行22次大战役,1117次重要战斗,毙伤日军70多万人,自己损失322万官兵。这些数据来自抗日战争纪念网和官方史料,国民党在正面阻击日军主力,牵制敌军进攻大城市和大后方。蒋介石作为统帅,协调资源,争取国际援助,推动盟军合作。但国民党内部问题也暴露,抗战中后期分歧加大,亲日势力抬头,导致汪精卫投敌成立伪政权。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后就号召抗日,派出干部领导东北武装。共产党军队在敌后开辟战场,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权威资料如求是网和人民政协网指出,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动员群众,武装民众,在敌后牵制日军主力。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渐成气候,通过统一战线团结力量,建设根据地,成为战略大后方。这些作用基于日方档案佐证,共产党在抗战中支撑全民族希望,引领胜利方向。 西安事变是抗日转折点,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解决。周恩来率团赴西安谈判,促成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为国共合作奠基,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推动统一战线形成。党史研究室资料显示,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关系转向合作。全面抗战后,共产党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战斗是共产党军队首次大捷,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军千余人,缴获大批物资。这场战斗作为太原会战一部分,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维基百科和央视网资料证实,战斗用时一日,115师匮伤日军补给部队,击毁车辆数百。共产党参与忻口会战,配合国民党阻击日军。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大规模进攻,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105个团出击,破坏日军交通线,拔除据点。求是网指出,这次大战牵制日军,鼓舞全国士气,共产党军队从小到大,变弱为强。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民主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动员民众参军。这些举措基于人民战争路线,广泛发动群众,陷敌于游击战泥潭。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战略视野,把握抗战规律,推动全国军民动员。 抗日胜利后,国共关系紧张,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反击。辽沈战役中,解放军包围锦州长春,国民党损失47万,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国民党集结60万,解放军包围歼灭55万,控制华东。平津战役解放军围困北平天津,傅作义谈判,北平和平解放。国民党政府迁台湾,1949年蒋介石退居台北,1975年去世。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杨靖宇赵尚志牺牲,叶挺1946年飞机失事身亡,周恩来任总理,1976年逝世。维基百科和新华网记载,内战源于国共争夺,国民党失败原因包括内部问题和战略失误。共产党反击基于人民支持,赢得胜利。这些事件简史显示,抗战后内战延续对抗,共产党最终领导新中国建设。
1937年开启的全国抗日战争,从明面上来看,蒋介石的确是国家领袖,名义上的确是由
小史论过去
2025-09-15 14:08:58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