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喜:清朝著名军事将领,原为准噶尔人,被清军俘虏后收养。成年后加入绿营兵,开始

景铄看科技 2025-09-15 18:43:22

高天喜:清朝著名军事将领,原为准噶尔人,被清军俘虏后收养。成年后加入绿营兵,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这位出生在新疆地区蒙古准噶尔部的男孩,在雍正年间清军与准噶尔作战时被俘,当时他仅仅是个三四岁的孩子,被送到西宁后,一位姓高的回族人家收他为养子,抚养成人,他因此得名高天喜,成为了地道的西宁人。   高天喜成年后形象奇伟,体格强壮,胆识过人且武艺高超,这样的特质让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从军之路,大约在乾隆十几年间投身军伍,参军后不久,他就受到西宁镇总兵刘顺的器重,被提拔为把总,从此开启了他短暂而辉煌的军事生涯。   乾隆二十一年,原已归降清军的准噶尔汗国名将阿睦尔撒纳叛清,清廷从各地征发精锐西征,高天喜应召从征,在这场平定叛乱的战斗中屡建战功,累升至陕西榆林保宁堡守备,并率部驻防清军征讨西域的大本营巴里坤。   在此期间,清军主将定边右副将军兆惠在伊犁被叛军围困,不得不率领五百人向东南突围。   兆惠退至特讷格尔时被叛军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场危机中,高天喜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忠诚,当时参将迈斯汉畏缩不前,不听高天喜继续前进的建议。   高天喜却慨然应命,率几人前去探查,度雪碛,跨冰岭,在饥寒交迫中探明兆惠部所在,十日间往返数千里,最终援军及时赶到,与兆惠部内外夹攻,击破叛军,乾隆皇帝得知后传旨嘉赞高天喜“奋勇效力”,并命以高天喜代迈斯汉为参将。   不到两年时间,高天喜从一个低级武弁青云直上,取得了一镇总兵、领队大臣的职衔,这充分说明了他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和乾隆帝对他的欣赏重用,然而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是终点很快到来。   乾隆二十三年十月六日,兆惠率军进抵叶尔羌,扎营于城东北叶尔羌河对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水营。   十月十三日,兆惠自率轻骑渡叶尔羌河往攻城南叛军牧地,清军刚刚过桥四百余人,桥突然断塌,把清兵截为两半,叛军数千骑兵从城中突出,将兆惠等四百余人紧紧包围。   高天喜原本负责搭建河桥,见主将被困,便弃桥过河,冲入阵中血战,在激烈搏斗中,高天喜等奋不顾身,挥刀砍杀,保护兆惠后撤。   高天喜身着重创,犹奋战不已,最后壮烈捐躯,终年仅三十八岁,当时一同战死的还有侍卫鄂实、副都统三格等。   战报传到北京,乾隆皇帝对高天喜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作为极为赞赏,称为“绿营第一人”,他为高天喜的战死深为悼惜,下令按一品大臣例祭葬,谥号果毅,与鄂实、三格并祀昭忠祠,赏骑都尉又赏云骑尉世职。   高天喜的尸体运回西宁,安葬于东郊,乾隆派大臣前来西宁赐祭,作了很高的赞扬和评价,第二年,乾隆又下诏特别关照高天喜的家人,指定陕甘总督吴达善于藩库中拨出白金一千两赏给高天喜家属,以资养赡。   高天喜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被俘虏的准噶尔孩子,成长为清朝的重要军事将领,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对国家的忠诚,不仅赢得了当时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0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