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新加坡和越南同时宣布! 9月16日,新加坡和越南正式牵手成功,签署了碳信用实施协议。这可不是普通的合作协议,它意味着两国在碳市场这条路上,终于从纸面规划迈入了实质阶段! 这场线上签约仪式可不简单。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和越南农业与环境部代部长陈德胜隔着屏幕挥笔一挥,两国之间的碳交易通道就此打通。这已经是新加坡签下的第九个碳信用合作执行协定,上一个才刚与泰国在一个月前达成。 碳信用这东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排放权”。一个国家或企业通过减少碳排放产生信用额,可以卖给需要抵消排放的国家或企业。一碳信用等于一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citation:3](citation:3)]。新加坡作为土地稀缺的岛国,自己减排困难重重,向外购买碳信用成了实现气候目标的现实选择。 越南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减排项目,正急需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份协议给了越南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新的气候融资大门。陈德胜部长直言这是“转折点”,将鼓励对先进技术、减排措施和清洁能源转型的投资。 新加坡表现得相当大方。他们承诺将碳信用交易额的5%用于帮助越南适应气候变化,还要主动取消2%的碳信用——这意味着这些信用额既不能给新加坡也不能给越南用来凑气候目标数,是实打实的全球减排。这种自愿贡献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并非必须,新方主动承担显示了不少诚意。 碳市场最怕的就是“重复计算”:买卖双方都把同一份减排量算进自己的成绩单。这次的协议明确规定越南作为卖方需要对转让的碳信用做“相应调整”,也就是把这些卖掉的减排量加回自己的国家排放清单中,防止了双份记账的猫腻。 这份协议背后是《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国际碳市场机制。全球碳市场正在形成,新加坡显然想抢占先机。他们刚刚砸下7600万元从加纳、巴拉圭和秘鲁买了首批碳信用,能抵消217万多吨碳排放。 越南方面也盼着新加坡企业带着资金和技术踊跃而来,希望两国能在区域碳市场建设中扮演引领角色。这些合作项目承诺会为当地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创造就业、改善清洁用水、增强能源保障。 国际碳市场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赢之举。发达国家以更低成本实现减排,发展中国家获得绿色转型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全球气候治理正在从争论谁该负责转向如何共同解决,新越这份协议就是最新例证! 碳信用买卖并非万能灵药。确保碳信用质量、防止虚假减排、保障当地社区利益,这些挑战都不会少。但无论如何,新越两国这步棋走在了区域前列,为东南亚碳市场合作打了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新加坡和越南同时宣布! 9月16日,新加坡和越南正式牵手成功,签署了
郭文章爱写文章
2025-09-17 16:00:09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