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波“收保护费”的手法,已经快演成闹剧了。韩国本来咬牙答应,买大宗、投35

秋恒看军事 2025-09-17 18:38:33

特朗普这波“收保护费”的手法,已经快演成闹剧了。韩国本来咬牙答应,买大宗、投3500亿美金,想着能换个较低关税。结果白宫突然翻脸,要求把投资条目写死,还要拿走90%的利润——这不就是逼着韩国企业给美国当廉价打工仔?问题是,这么赤裸的条件,李在明真能点头吗? 先看过程。韩国最初的算盘其实很现实:牺牲一部分利益,换关税下调到15%,起码汽车产业能喘口气。可特朗普这边口径一改,不仅要钱,还要控制投资去向。等于把3500亿美金拴在美国链条上,韩企自己连回旋余地都没了。笔者认为,这不是谈判,而是直接架刀子,逼韩国签“赔款协议”。 媒体曝光之后,韩国社会炸了。李在明的态度罕见强硬,他用了五个词——粗暴、激烈、过分、不理性、荒谬。韩国政治人物很少在对美问题上用这种语言,这说明忍耐线已经被踩穿。英国媒体的补刀更直,说华盛顿嫌首尔“态度不好”,甚至连总统出访都不安排。换句话说,不答应就冷处理,让你在高关税下自己耗。 然而问题不止在贸易表面。韩国的出口导向经济,本来就高度依赖外汇储备来稳金融市场。3500亿一旦砸进美国,相当于掏家底。半导体、汽车、造船这三大支柱产业,本就有20%的产能外流,再加上“技术本地化”要求,等于把核心竞争力拆散。笔者认为,答应这条件,不只是短期吃亏,而是长远产业空心化。 抗议的场景很能说明问题。9月10日,首尔市中心上万人举着标语:“拒绝向美输送血汗钱”“守护韩国外汇储备”。现场喊声一浪高过一浪,矛头直指政府。国会听证会上,在野党也跟进,把这笔交易骂成“不平等条约”。连专家都警告,如果真掏空外汇,韩元汇率会失稳,进口物价会飙,通胀立刻加剧。李在明的处境,不是想不想妥协,而是根本没办法妥协。 笔者认为,特朗普的玩法,本质是“赶尽杀绝”。盟友表面看是伙伴,实际上就是提款机。韩国这次顶住,不仅是对经济理性的选择,也是对国内民意的回应。区别在于,尹锡悦时代也许会第一时间点头,而李在明的政府,哪怕要挨关税,也要把底线守住。问题是,这一套强硬的索取,真能持续多久? 参考资料 韩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英媒:韩国拒绝“日本式”协议——观察者网2025-09-16 17:28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