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联储主席宣布了 9月18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降息25个基点。 美联储的这一决策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基于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化。最核心的触发因素是就业市场出现了明显降温。 美联储于声明中调整了先前“劳动力市场依旧稳健”的措辞,承认就业增长趋缓。失业率小幅攀升至4.3%,达到近四年以来的高位,凸显劳动力市场现状的微妙变化。 这意味着一些美国人现在“很难找到工作”,而鲍威尔也明确表示,本次会议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就业市场上。 与此同时,通胀问题却并未彻底解决,仍略高于美联储的长期目标。这使美联储陷入“两难”之境:一方面,为刺激就业,有必要实施降息举措;另一方面,又需对通胀反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经济形势恶化。 鲍威尔将这次的降息定义为“风险管理举措”,意思就是说,这是一次预防性的行动,主要是为了给就业市场托底,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而不是开启一轮猛烈的降息周期。 这次降息决议以11票赞成、1票反对获得通过。唯一投反对票的是特朗普总统新任命的理事斯蒂芬·米兰,他主张更大幅度地降息50个基点。 这背后其实折射出白宫与美联储之间的一些微妙关系。自上任之后,特朗普总统屡次公然对美联储施加压力,敦促其以更快的节奏、更大的幅度实施降息举措,在货币政策领域不断展现强硬干预姿态。 但鲍威尔在发布会上强调,美联储是在“逐次会议决策”,并不会在政治压力下作出利率决定,试图维护美联储政策独立性。 那么,美联储降息,和咱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其实不小,而且总体来看,利好还挺多。 首先,它为咱们中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腾挪空间”。简而言之,当美国实施降息举措,中美利差将趋于收窄。这一变化有助于缓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甚至存在推动人民币实现相对升值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咱们央行在考虑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时,就能有更大的底气,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的稳增长、保就业目标。 当然,美联储未来的降息步伐也不会一蹴而就。根据其最新的预测,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可能还会再降息两次。 但这并非板上钉钉,鲍威尔也反复强调,未来的决策将高度依赖于后续的经济数据。如果通胀意外地再次显著反弹,美联储完全可能放缓甚至暂停降息的脚步。这种“边走边看”的策略,意味着全球市场可能仍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美联储这次的降息,更像是一次“预防性”的、温和的宽松举措,旨在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同时警惕通胀反复。 它并非预示着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恐慌信号,但确实为全球市场带来了新的流动性预期。 对于咱们中国而言,这无疑创造了一个相对更有利的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自主性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这些都有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素材来源: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2025-09-18 06:42·中国新闻网
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大多数散户已经提前降低了仓位,甚至空仓
【69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