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意大利商人伏尼契收购一家旧书店时,发现一本“奇怪的手稿”,一共260页写满了不认识的“神秘字符”,还画满了光怪陆离的插图…… 1912年,当时有个叫威尔弗雷德伏尼契的意大利裔美国书商,这老哥是个精明的古董贩子,成天在欧洲淘换宝贝。这年,他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一个耶稣会学院里,发现了一堆准备处理掉的旧书。就在这堆故纸里,他扒拉出了这本改变他一生的“奇怪手稿”。 伏尼契拿到手稿的第一眼,心里就“咯噔”一下。凭他多年的经验,这玩意儿绝对不简单。书是用上好的牛皮纸做的,里面的字儿,每一个都写得特流畅,一看就不是瞎画的。 更别提那些插图了,颜色过了几百年还那么鲜亮。他立马意识到,这东西的价值,可能比他一整个书店的藏书加起来都大。 他把这本手稿带回美国,就开始琢磨。这一琢磨,就陷进去了。他找了当时最牛的密码学家、语言学家,结果没一个人能看懂。这下可把伏尼契给急坏了,宝贝是好宝贝,可解不开谜,就跟拿着个锁着的藏宝箱没钥匙一样。 先说说这手稿到底有多邪乎。 首先是文字。整本书大约有17万个字符,看着像是某种字母文字,但又跟地球上任何一种已知的语言都对不上号。有人用计算机分析过,这些字符的排列组合,完全符合语言学的规律,比如著名的“齐夫定律”——就是说在任何语言里,总有几个词用得特别多。 这手稿里的文字,就完全符合这个定律。这就排除了它是胡编乱造的可能性。你说邪乎不邪乎? 再看插图。这本书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植物篇”。第二部分是“天文篇”。第三部分,也是最让人浮想联翩的,是“生物篇”。因为这个,有人猜这是一本中世纪的“女性保健手册”。 从二战时期破解日军密码的美国军方密码局,到现代动用人工智能的顶尖大学,一百多年来,无数英雄好汉在这本手稿面前折戟沉沙。有人说这是外星人写的,有人说这是达芬奇的秘密笔记,甚至还有人说,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英国基尔大学的戈登鲁格教授就认为,这可能是16世纪一个叫爱德华凯利的江湖骗子,为了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钱,精心伪造的。 这鲁道夫二世,历史上是真有其人,而且是个狂热的神秘学爱好者,尤其痴迷炼金术。据说他花了600金币买下了这本手稿。这么一看,骗局的说法好像也站得住脚。 但反对的声音更多。2009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对手稿的牛皮纸进行了放射性碳定年法检测,结果显示,这张纸的制作年代在1404年到1438年之间。 这比那个骗子凯利早了一百多年。这一下,骗局论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越来越被认可的观点浮出水面:这很可能是一本中世纪晚期的炼金术或草药学著作。 你可能会问,炼金术的书,干嘛写得神神秘秘的?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势力非常大,他们认为炼金术是异端邪说,是跟魔鬼打交道的巫术。搞炼金术的人,一旦被发现,轻则被抓起来审判,重则直接上火刑柱。 所以,当时的炼金术士为了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为了保命,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密码和暗语来写书。只有他们圈子里的人,或者师徒之间才能看懂。 咱们熟知的牛顿,晚年也痴迷炼金术,他留下的炼金术手稿,大部分也是用的密码写的。 这么一想,《伏尼契手稿》的神秘文字和奇怪插图,是不是就说得通了?那些看不懂的植物,可能就是炼金术士对草药的隐晦代称;那些天体图,是炼金需要参考的星象;而那些泡在绿色液体里的女人,可能跟炼制“长生不老药”有关。 到了咱们这个时代,有了人工智能这个大杀器,破解《伏尼契手稿》似乎又有了一线希望。 2017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格雷格康德拉克,用AI对《伏尼契手稿》进行了一次“硬核”分析。AI通过比对几百种语言的结构,最终判断手稿的语言基础很可能是“古希伯来语”。AI甚至还“翻译”出了第一个句子,大意是“她向牧师、家人和我提出了建议”。 虽然这只是一小步,而且很多学者还表示怀疑,但这无疑是百年来最有突破性的一次进展了。 紧接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学者杰拉德切希尔在2019年也宣布,他破解了这份手稿,认为它是一种已经消亡的“原始罗曼语”写成的,内容是一本关于女性健康、草药和占星术的百科全书。他还说,那些奇怪的植物,其实很多都真实存在于地中海地区。 当然,这些说法目前都还没有得到最终的公认。但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伏尼契手稿》并非天外来物,也不是毫无意义的涂鸦,它很可能是一本记录着真实知识的、来自中世纪的加密文献。 一百多年了,这本小小的手稿就像一个黑洞,吸引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它静静地躺在耶鲁大学拜内克古籍图书馆的玻璃柜里,接受着全世界的凝视。
1912年,意大利商人伏尼契收购一家旧书店时,发现一本“奇怪的手稿”,一共260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18 17:28:00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