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亿,但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跟着嘲讽,中国人才就是帮我们培养的,硅谷里有成千上万名北大清华学子在为我们服务。对此,施一公无奈叹息,他们宁愿在美国平庸,也不愿回国高光。 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张忠谋作为台积电的灵魂人物,其话语自然受到格外关注。长期以来,芯片制造技术门槛极高,涉及精密工艺、高端设备以及顶尖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大陆在芯片产业发展进程中,确实面临诸多挑战。 从光刻机等关键设备,到高精度蚀刻技术,都曾长期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端芯片的自主生产能力。然而,大陆并未因此而退缩,多年来持续加大在芯片研发与制造领域的投入,从高校科研项目到企业自主创新,全方位布局芯片产业生态。 几乎与此同时,美媒也跟风嘲讽,声称中国人才仿佛是为美国培养的,硅谷里那成千上万名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正全心全意地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 这话听来刺耳,却也反映出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顶尖高校人才外流的现象。曾经,众多北大清华的优秀学子,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更广阔舞台的向往,奔赴美国深造,随后不少人选择留在美国工作,进入硅谷的科技企业,参与到美国的科技研发项目中。 面对这样的局面,施一公无奈叹息,感慨那些人才宁愿在美国过着相对平庸的生活,也不愿回国享受高光时刻,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施一公本人便是毅然回国的典范,他放弃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优厚条件,回到清华,致力于科研与人才培养。 在他看来,国内虽在科研环境等方面有提升空间,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机遇,能让人才充分施展才华,实现更大价值。 近年来,情况已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相继出台。国内企业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人才提供了更多高薪岗位与广阔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如今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留在国内发展。并且,大陆在芯片领域也取得了诸多突破,在中低端芯片制造方面逐渐实现自给自足,在高端芯片研发上也稳步推进。 或许张忠谋与美媒还停留在过去对大陆芯片产业与人才走向的认知中,但现实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生改变。未来,大陆芯片产业凭借不断积累的技术、持续投入的资金以及逐渐回流的人才,必将在全球芯片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亿,但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跟着
静谧林间小径
2025-09-20 00:11: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