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良心了!湖南长沙,一女子因自家茶几出现破损,就将它给拆开了,结果发现里面的材料竟是纸加胶水,可经销商却回应说是“合格产品”,网友:合法合规的干缺德事! 有时候,一句“产品是合格的”比直接说“这是假货”更让人窝火。这恰恰是湖南长沙的罗女士正在经历的糟心事。她怎么也想不到,当初从四万多砍价到两万八千八买回的一套顾家家居,用了快四年,核心竟然是“纸糊”的。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家里的茶几磕碰坏了一角。罗女士好奇心起,用手一抠,结果整个人都气坏了。那看似厚重结实的实木纹路下,根本不是什么整块木头,而是一堆像是纸、木屑和胶水捏在一起的东西。 面对镜头,罗女士内心犹如蓄满怒火的火山。满腔的愤懑似即将决堤的洪流,让她神色间满是压抑的怒意,却又在镜头前隐忍不发。她当初就是看中了款式,觉得大品牌搞活动,自己砍下了一万多的价格,真是占了大便宜。谁知道,便宜的背后,是这样一个“惊喜”。 经销商迅速做出回应,且颇具“水准”:本公司产品均为合格产品,所采用材料为中纤板,相关信息已明确标注于产品说明之中。翻译一下就是,我们没骗你,是你自己没看懂。 中纤板,学名中密度纤维板。它是以木头渣或植物纤维为原料,混入胶水后经高压工艺制成的板材。此板在建材领域较为常见,用途广泛。这玩意儿在家具行业里是常用材料,本身没毛病。可问题是,它不应该出现在一个让消费者花了近三万块、并寄予厚望的品牌家具核心里。 这就引出了一个扎心的问题:当廉价的芯材,披上品牌的外衣,卖出实木的价位,它就算“合格”,但在消费者心里,这和欺骗有什么区别?难怪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这叫“合法合规地干缺德事”。 罗女士的遭遇,绝不是个例。它宛如一面澄澈的镜子,清晰映照出当下消费市场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将市场的种种难题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大多数人买家具,跟罗女士一样,光顾着看款式好不好看,价格划不划算,很少有人会去抠那些晦涩难懂的材质说明。 在长沙,类似的故事并不少见。有人花两千多买的茶几,到货就是坏的,想退货门儿都没有;还有位朱老先生,花了五千四,买回来的东西货不对板,瑕疵一堆。这些事都在告诉我们,消费者的“眼见为实”正在失灵,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巧妙地把风险转嫁给了我们。 这已经不是消费者“没问清楚”的个人责任了,而是一种集体性的弱势。 风波闹大后,经销商的态度倒是“不错”,即便茶几早就过了保修期,他们还是承诺可以免费上门维修。听起来很负责任,对吧?然而,静心细忖,此举当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这般思索,恰似投石入水,涟漪泛起,引人对问题的本质展开深入探寻。 修好一个边角,能改变这茶几“货不符价”的本质吗?不能。罗女士失去的,是对这套家具价值的全部认可,而不仅仅是一个完好的外观。信任一旦破裂,再怎么用胶水粘,都会有裂痕。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罗女士购买家具的那家门店,现在已经关门大吉了。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做法,或许能赚到一时的快钱,但砸掉的,却是品牌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长期信誉。 说到底,长沙这起“纸糊”茶几事件,揭示的是市场标准与人心信任的脱节。一张“合格证”,不应沦为商家推诿价值责任的遮羞布。它本应是品质的象征,而非商家逃避担当、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的托辞。真正的“合格”产品,当以过硬质量为基,秉持公道透明之价。如此,方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清晰明了,使用起来安心踏实,毫无后顾之忧。 信息来源:百姓关注 2025-9-17
坏了良心了!湖南长沙,一女子因自家茶几出现破损,就将它给拆开了,结果发现里面的材
绾玉说
2025-09-20 11:23: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