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17日报道,上海,安徽小伙月薪7000元,却把父母从农村老家都接到上海来,并为55岁的父亲庆祝,他朝父亲磕头跪谢,并表示如果不是父母靠拉砖供他上大学,他的人生不会如此精彩,这一番话让在场客人无不感动,甚至有好心大哥偷偷为他结账,网友:小伙像庞众望,是三观正努力善良,奋发向上的好孩子!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沪漂小伙带残障父母海底捞庆生,当众分享“父母身残志坚故事”,邻桌被感动默默帮买单) 安徽小伙杨楼在上海打拼的第5个秋天,心里揣着桩沉甸甸的事——父亲要过 55 岁生日了。长到现在,这是他头一回正经给父亲操办生日宴,特意在公司附近选了家海底捞。 杨楼的爸妈这辈子,是在苦水里泡过来的。老两口守着安徽农村的几亩薄田,父亲打二十五岁起就受视网膜病变缠磨,双眼只能感知模糊的光影,被认定为二级残疾;母亲几年前查出罕见的 “烟雾病”,前前后后开了三次颅,术后连端碗都要扶着桌沿,更别提干重活。 可就是这样一对夫妻,为了供儿子读书,硬是咬着牙钻进了村口的砖厂,扛起了最耗力气的拉砖活计。 满载的砖车能有三百多斤重,木把手磨得人掌心发烫。正常人拉上两三趟就浑身淌汗、腰杆发僵,杨楼的父亲却凭着微弱光影辨认方向,弓着背一步步往前挪;母亲在旁弓着腰奋力推扶,单薄的肩膀顶在车板上,久而久之磨出了厚厚的茧。 一天下来,夫妻俩能拉上三十多趟,手掌的血泡破了又结,腰间贴满的膏药换了一贴又一贴,可在给杨楼的电话里,永远是那句 “厂里活轻快,我们身体好着呢”。挂了电话,老两口就着咸菜啃干硬的馒头,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攒着寄给儿子当学费。 这份浸透血汗的付出,终究换来了回响。杨楼打小就把父母的不易刻在心里,天不亮就爬起来在院里背书,深夜还在灯下刷题,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成了寒夜里最坚定的承诺。他比谁都清楚,自己握在手里的不只是笔,更是父母用尊严和力气换来的未来。 高考放榜那天,他攥着安徽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路狂奔冲进砖厂,对着满身灰尘、正在卸砖的父母放声大哭。 毕业后,杨楼先在老家医院当了三年医生,后来辗转到上海做医学科普,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渐渐站稳脚跟,月薪稳定在七千多元。 此前他的爸妈一直是单独在老家生活,但有一次,他返乡回家的时候看到父母每天都吃白面条,饭菜里还飘着虫子,他鼻子一酸,当即打包行李:“爸,妈,跟我去上海。” 老两口连连摆手,怕拖累儿子在大城市的生活,杨楼却铁了心,一边帮着收拾衣物,一边软磨硬泡:“你们不在身边,我上班都不踏实。” 最终,老两口还是被儿子的执拗打动,揣着攒了半辈子的存折,跟着他来到了上海。 生日宴当天,饭店里人声鼎沸。杨楼先给父母碗里夹了软烂的肉,又端起茶杯站起身,轻声说道“我爸妈当年在砖厂,一块砖一块砖地拉,才把我送进了大学。要是没有他们,我现在哪有机会坐在这里给我爸过生日。” “在我心里,他们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 话音未落,杨楼突然 “扑通” 一声跪在光洁的地板上,对着父亲重重磕了三个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响清晰可闻,他抬起头时,眼里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爸,谢谢您和我妈这些年的苦,儿子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刹那间,饭店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有人掏出纸巾悄悄抹泪,还有人高声附和着 “生日快乐”。服务员快步端来赠送的生日蛋糕,插上蜡烛点燃,几个年轻姑娘围过来唱起生日歌。跳动的烛光照亮了老两口布满皱纹的脸,一家三口紧紧靠在一起,笑容里满是历经磨难后的温暖。 更让人动容的是,邻桌一位穿夹克的大哥趁着众人唱生日歌的间隙,默默叫住服务员结了账。等杨楼发现账单被结清,想去道谢时,对方早已消失在人群里。 这件事被网友传到网上后,很快引发热议。有人细细算过: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七八千块月薪要承担三口人的费用,日子定然拮据,可杨楼还是决定把父母接过来,把 “孝” 字刻进了日常。 “百善孝为先” ,有人感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今多少年轻人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杨楼对父母的孝心,早已融在这三个沉甸甸的叩首里,在岁月中扎下了最深的根。
太离谱了!安徽有个30岁的宝妈,原本生活安稳,丈夫国企月薪8000还全上交,
【442评论】【2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