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东北军一个小兵听说“红军不杀俘虏,还给路费”,就“主动”当俘虏,17年后,他的名字传遍全世界,连美国人都对他忌惮不已! 1934年,河北遭遇大旱灾。 在河北魏县,有个叫崔日成的年轻人,为了谋生选择背井离乡,他南下到汉口寻找出路。 这时,蒋介石正在对红军进行围剿,作为围剿红军主力之一的东北军,这时候正在大量招兵买马。 为了糊口吃饭,崔日成就加入了东北军,并被编入东北军109师,成了东北军一个普通士兵。 1935年11月,109师奉命进攻陕北的红军,但在直罗镇遭到了红军的伏击。 此次伏击战中,东北军109师几乎被全歼,师长牛元峰兵败身亡,崔日成等许多东北军士兵被俘。 崔日成本来就不认可自己人打自己人,战斗中,他听老兵说——“红军不杀俘虏,还给路费”。 所以在直罗镇战斗中,崔日成基本没抵抗,就成了俘虏。被俘后,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深深触动了崔日成,而且崔日成还发现,红军中,官兵平等,红军干部和战士同吃同住,待遇基本一样,这和等级森严的旧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让崔日成打心底认可了这支部队。 当崔日成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时,对红军就更有好感了。 当红军给他发路费时,崔日成毫不犹豫拒绝,因为他要留在红军,“为穷人打天下”。 崔日成念过书,有文化,留在红军后,他当了一名文书,并在1936年申请入党。 入党后,崔日成决定改名。 崔日成新的名字叫“崔建工”,崔建工这个名字很有讲究,意为“建设工农政权”。崔日成之所以改成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坚持革命的决心。 自那以后,红军中就多了一个“崔建工”。 一开始,崔建工是个政工干部,但在战斗中,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展示出来,这样,继续让他负责政工就有些屈才,崔建工就转型成了军事指挥员。 抗战中,崔建工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参加过豫西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崔建工已经是15军45师的师长了。1951年,崔建工率45军入朝作战。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当时,美军调动重兵,企图夺取597.9和537.7高地。 战役初期,美军的火力极其凶猛,志愿军的阵地在美军炮火的袭击下,已经严重被破坏,部队的通讯被切断,后方的补给送不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崔建工向15军军长秦基伟立下了军令状:“军长放心,人在阵地在。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剩下一个班,我当班长;我牺牲了,副师长是第一代理人!” 在43天惨烈的战斗中,崔建工指挥45师,依托坑道工事,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几十次,并且成功挡住了美军900多次冲锋。 上甘岭战役中,不仅出现了黄继光、牛保才、孙占元等英雄人物,也让“Chinese 45 Division”(中国第45师)一词出现在了美军的战报之中。 在美军的战报中,称志愿军第45师是“顽强到不可理解的敌人”。 此战,美军伤亡超过2.5万人。 经此一役,崔建工和他指挥的志愿军45师,彻底名扬世界,就连美国人都对崔建工充满了忌惮。 1953年,崔建工回国后,由于他在上甘岭战役立下了不朽战功,全国人大秘书处特批将他的名字从“崔建工”改为“崔建功”,意为“为人民建功立业”。 自此,崔建功就成了他的正式名字。 1955年,崔建功被授予少将军衔。 电影《上甘岭》上映后,崔建功从来没看过,他说过:“不是不想看,而是不忍看。”崔建功深知真实的战场远比电影里残酷,更难忘牺牲的战友。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11评论】【283点赞】
用户11xxx23
一个师长能被评为少将,没有立大功是不可能的!
用户60xxx31
黄朝天也是师长评少将,功劳与崔建功一样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