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外交部突然宣布,俄罗斯三架米格-31战斗机进入了爱沙尼亚领空。要知道,爱沙尼亚是北约成员国,因此这事性质明显发生了改变。 事情发生在靠近芬兰湾的东北海域。 三架来自俄罗斯西部军事区的战斗机,飞过爱沙尼亚边界,未提交任何飞行计划,也未开启识别应答器,全程没有和爱沙尼亚民航管制通信。 持续时间约12分钟,飞行深度不超过10公里,但确实越过了爱沙尼亚主张的国家领空。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爱沙尼亚空军地面监控雷达。 雷达记录显示三架飞机以标准编队飞行,先沿边界线平行飞行一段时间后突然左转,进入爱沙尼亚北部空域。 俄机进入爱沙尼亚领空后并未改变飞行轨迹,也未尝试通信。 飞行期间俄方战机没有开启无线电,也未作出战术动作。 整个过程没有发生空中冲突,也没有干扰北约飞行器运行。 但在领空被突破的前提下,这种沉默行为本身就被爱沙尼亚国防部定义为“挑衅”。 爱沙尼亚外交部在事件发生数小时后紧急召开记者会。 外交部长表示,已通过正式渠道向俄罗斯驻塔林大使馆提出抗议,召见俄方代表,要求给出合理解释。 同时,该国总理宣布将请求北约启动第四条款程序。 这项条款允许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与盟国进行磋商并采取集体应对措施。 虽然第四条不是武力动员条款,但启动程序本身就表示事态严重。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作出回应,否认战机越境。 声明中说,战机沿国际空域飞行,路线从摩尔曼斯克飞往加里宁格勒,全程在公海上空,未侵犯任何邻国领空。 还强调飞行符合国际规则,没有威胁任何国家。 爱沙尼亚方面立场明确。 国防部发布飞行轨迹图,显示三架俄机确实短暂飞入本国空域,并公布时间、位置与飞行路径细节。 北约秘书长在布鲁塞尔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已就初步情况与波罗的海三国防长沟通。 并派出空中监控平台继续执行任务。 类似事件过去几年曾多次发生。 俄军战机经常在波罗的海上空飞行,尤其是向飞地加里宁格勒调动兵力时。 多数情况都在国际空域活动,部分时候靠近北约国家边界。 这次不同之处在于实际穿越边界并进入主权空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对一个地理狭小、空域敏感的国家来说,这类飞行直接涉及主权判断。 通常执行护航、巡逻或战略侦察任务。 这次三机编队携带副油箱,无外露导弹,不排除是进行远程转场或空中存在展示。 俄方称航线固定,从卡累利阿到加里宁格勒是常规部署。 但这种解释无法解释为何飞机未提交飞行计划,也未使用应答器。 在爱沙尼亚看来,北约边界就是不可逾越红线。 不管俄方是否有意,也不管是否构成直接军事威胁,入侵事实本身构成外交和安全事件。 我的观点是,这事性质不在于三架飞机飞了多少分钟,飞多深,带没带武器,而在于是否还存在规则。 边界线就是安全线,战机就是国家意志的空中延伸。 一旦破界,等于将压力直接传递给对方首都。 爱沙尼亚不是乌克兰,不是格鲁吉亚,它是北约成员国。 俄机飞进来,不管是测试反应、飞行失误、还是误差导航,结果都会被当成一种信号。 这一信号首先传递给塔林,其次是布鲁塞尔,最终是华盛顿。 北约不可能不重视。 哪怕只是几分钟的越界,也会被拉进整个东欧安全态势的棋盘上。 未来几周,北约很可能加强波罗的海上空的侦察与巡逻。 爱沙尼亚国内军政系统也会重新评估本国空防响应速度和雷达覆盖能力。 如果俄方不道歉、不说明、不澄清,那这件事不会很快结束。 越界的不是飞机,是警觉的底线。 波罗的海国家会因此更紧地抱团,要求美军加强部署。 一次12分钟的入侵,引爆的是数百公里边境线上的神经网络。 边界一旦模糊,下一次就可能不止是飞行器。 【参考信息】 《爱沙尼亚称俄战机入侵领空,北约启动空中拦截》·央视新闻·2025-09-20
看俄罗斯今天的“狠劲”,推比出,三年前如果顺利拿下乌克兰,大概率是:今天的芬兰、
【6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