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斯大林,虽然身高只有1米65,却是高加索的悍匪。尽管如此,他英俊潇洒,体魄健硕,筹集资金,游刃有余,更是娴熟于冷兵器斗殴、暗杀等手段。 主要信源:(凤凰网——斯大林) 斯大林年轻的时候,个子并不高,大概只有一米六五,但这个身材精悍的格鲁吉亚人,在高加索一带却是个出了名的狠角色。 他可不是后来照片上那个总站在后排、表情严肃的政治人物,那时候他身手敏捷、敢作敢为,甚至被人形容为“英俊潇洒”。 不过真正让人记住的,不只是他的外貌,更是他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 二十世纪初的沙俄帝国,社会矛盾激烈,工人运动暗流涌动。 斯大林当时就用本名朱加什维利,混迹在巴库、第比利斯、巴统这些地方,组织罢工、印发传单、筹措经费。 他可不是光动嘴皮子的那种人。 为支撑革命活动,他参与过不少危险行动,包括抢劫银行、绑架勒索,甚至面对面冷兵器打斗。 那时候的高加索地区乱得很,石油老板富得流油,工人却穷得吃不上饭,这种环境正好成了他这样的人活动的土壤。 1902年春天,巴统发生大规模工人示威,沙俄警察镇压造成死伤,局势一下子紧张起来。 斯大林在这波风潮中是个醒目人物,他不仅组织工人,还亲自上前线。 结果没多久就被警察盯上,4月初的一次突击抓捕中,他被逮个正着。 进了监狱,就得按规矩来:登记姓名、年龄、体貌特征。 档案员写下“身高约1.65米”,脸上有痘疤,那是小时候天花留下的痕迹。 这些记录不是给人看的,是沙俄当局为识别革命者建立的档案系统的一部分。 但可能谁都没想到,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和描述,后来会成为历史学者反复推敲的材料。 他可不是那种乖乖坐牢的人。 在巴统监狱没待多久,就被转去库塔伊西。 那地方条件更差,但他没闲着。 哪怕是被关着,他也没停止活动,暗中联络同志、传递消息,甚至策划越狱。 警察发现这小子不好管,就决定把他送得更远:流放西伯利亚。 从高加索到西伯利亚,一路押解辗转,经过罗斯托夫、伊尔库茨克,最后被丢进一个荒凉偏僻的村子。 那地方天寒地冻、人烟稀少,一般人在这种环境待上三年,意志可能早就垮了。 但他不一样。他一次次尝试逃跑,尽管失败,却从没放弃。 1904年他获准返回高加索,人还没站稳,就又重新投入地下工作。 抢劫、筹款、组织武装行动。 他还是从前那个“高加索悍匪”,只不过现在的他,更有经验、更谨慎,也更难抓。 那几年沙俄警察没少为他头疼。 档案记录显示,1905年、1907年、1911年……他又接连被捕,但每一次要么是短期关押,要么是再次流放,他总能想方设法逃出来。 警察报告里反复出现类似的描述:身高不高、脸上有疤、性格顽固、极度危险。 他们可能始终想不通,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年轻人,怎么就像个“影子似的”抓不住、打不垮。 这种不服输、敢冒险的个性,其实早在他年轻时的各种行动中就显露无遗。 流放的日子没磨掉他的锐气,反而让他更清晰看到沙皇制度的残酷和腐朽。 时间久了,有些人甚至传言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本领。 有人说他特别会骗人,能说四五种语言,伪装身份混过检查站。 也有人说他打架厉害,敢动刀子、能豁得出去。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让他一步步走出来的,不只是胆量,还有他对现实的判断力和在极端环境下的忍耐力。 1917年革命来临之前,斯大林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在地方上活动的小角色了。 他进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核心层,虽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绝对是可靠、敢干的那种人。 年轻时的那些经历,被捕、越狱、抢劫、地下活动,没有变成他人生的污点,反而成了他的“资本”。 在革命圈子里,坐过牢、流放过,说明你是个真正受过考验的人。 等到苏维埃政权建立,斯大林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他早年是什么样子。 官方发的照片总是修得光鲜威严,身高显得挺拔,脸上也看不到痘疤。 只有那些最老的档案,还默默保存着他最初的模样:一个个子不高、脸上有疤、却眼神锐利的年轻人。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真正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外表如何,而是他内在那股劲。 斯大林不是天生的大人物,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威武的身材,可他偏偏从乱世里闯了出来。 档案只会记录数字和事实,但它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有些人能在艰难环境中活下来、甚至一步步改变历史。 答案可能根本就不在纸面上,而在人的性格和选择中。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22年,52岁的列宁与44岁的斯大林在莫斯科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令人印象深
【11评论】【1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