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内蒙古赤峰。一个大学生,因退伍后,太想念部队生活了,他带着初心,又选择了第二次入伍。 在某空军部队的停机坪旁,23 岁的赤峰小伙正跟着老兵核对飞机维护清单,指尖划过工具的动作透着认真。 鲜少有人知道,半年前的 3 月,他刚从北部战区某特战旅退伍,身上还带着特战训练留下的印记。 9 月 18 日《红山晚报》的报道,才让这段 “刚走又回” 的军营故事,慢慢走进更多人视野。 故事的起点要拉回前一年上半年,那时他还是赤峰某高校的大一新生。 当身边同学忙着组队参加社团招新、规划周末短途游时,他却把目光投向了征兵公告,一笔一划填完入伍申请。 没过多久,他收到了去往北部战区某特战旅的通知,从此开启了两年的特战生涯。 特战旅的日子没有 “轻松” 二字。 每天天不亮就要出操,五公里越野、战术演练、体能冲刺轮番上阵,不管是盛夏的烈日还是寒冬的冷风,训练从没有中断过。 纪律更是严到细节,作息精确到分钟,被子要叠成 “豆腐块”,物品摆放要整齐划一。 可这些苦,他都咬着牙扛了下来,反而在日复一日的训练里,对军营生出了旁人不懂的牵挂。 今年 3 月,按照规定退伍的他回到赤峰。 家人和朋友都以为,他会像其他退伍兵一样,先回学校补完落下的专业课,再找份安稳工作,过上 “按部就班” 的生活。 可现实却和预想不同 —— 他坐在教室里,目光总忍不住飘向窗外,脑子里反复闪过部队的画面:战友们一起喊号子的声音、训练后满头大汗的笑脸、执行任务时的紧张与专注,连梦里都是训练场的场景。 他试着和身边人聊起这种感受,说自己想念的不只是战友情,更想念那种 “被需要” 的踏实感。 在部队里,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一次训练、每一项任务都有意义,付出的努力能立刻看到价值,这种感觉在地方生活里找不到。 有人劝他 “别傻了”,好不容易不用受纪律约束,干嘛还要回去遭罪? 但他没被说动,心里反复琢磨后,做了一个决定:再去当兵。 提交二次入伍申请时,他心里也没底,毕竟政策上允许不代表一定能通过。 可没想到,审核很顺利,他再次收到了入伍通知,只是这次的岗位变了 —— 从特战旅的 “冲锋者”,变成了空军地勤的 “守护者”,负责飞机维护。 岗位不同,要学的东西全是新的,从战术动作到机械原理,跨度极大。 但他没抱怨,到了新部队第二天,就拿着笔记本跟着老兵学,还说要把特战旅的韧劲带到新岗位上。 其实稍微打听就知道,二次入伍在现实里特别少见。 虽然政策允许,但重新入伍意味着要从头适应:新的战友、新的训练内容、新的纪律要求,还要放弃地方上的机会 —— 可能是学校里没修完的学分,可能是家里托人找的实习。 没有足够的决心,根本没人愿意走这条路。 网上知道这事儿后,评论分成了两派。 多数人说他有担当,不少退伍兵留言 “真羡慕,我也想回部队看看”;也有人说他 “投机取巧”,肯定是为了好处才回去。 可这话站不住脚 —— 要是图好处,他完全能在地方过舒服日子,没必要再回到军营里早起训练、严格遵守纪律,毕竟军营的苦,不是谁都能再吃一遍的。 之前网上也见过类似的事儿。 2023 年河南郑州有个大学生,第一次在火箭军服役,退伍后总惦记军营,第二年又入伍去了陆军合成旅。 他们和赤峰这个小伙一样,都是把军营当成了心里放不下的地方。 现在的他,每天还是早早起床训练,晚上抱着飞机维护手册啃到很晚。 没人知道他以后会怎么样,但从他两次穿上军装的选择里能看出来,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这种不跟着别人的节奏走,愿意为热爱 “回头” 的勇气,在年轻人里,其实挺难得的。 难道最后,你们是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原来大校和少将之间隔了一条鸿沟。大校到少将是选升,不是到年限就升。啥是选升?也
【38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