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眼中的天才郭永怀有多厉害? 郭永怀的学术之旅发端于山东荣成的一户普通农家。他天赋异禀,即便家境清寒、十岁方入学,却迅速彰显出令人惊叹的学习才能,于求知之途崭露头角。 他先后考入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1939年更以三门满分的成绩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与钱伟长、林家翘并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当他发现护照由日本政府签发时,毅然放弃行程,直到1940年才重新赴加拿大留学,这种民族气节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多伦多大学,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硕士学位,创下该校纪录,随后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航空航天大师冯·卡门,与钱学森成为同门挚友。 在美国期间,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已经令人瞩目。他携手钱学森共同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此创举意义非凡,成功攻克飞机突破声障这一世界性难题,为航空领域发展立下赫赫功勋。 他独创的PLK方法成功突破了跨声速流场计算的世界难题,至今仍被国际学界广泛采用。 1946年,他跻身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核心骨干之列,获终身教职。彼时,他生活优渥富足,学术地位亦稳如磐石,于学界崭露头角。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这一切回到祖国。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临行前当众烧毁了所有研究手稿,面对质询,他只平静回应:“一切,都在我的脑子里。” 1956年,郭永怀带着家人踏上归途。归国之后,他即刻投身于中国力学研究所的筹备事宜,以满腔热忱为其奠基助力。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国防第五研究院的组建工作,尽显拳拳报国之心。 他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倡导在国内开展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的研究,为“两弹一星”工程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中国核武器研制陷入困境,郭永怀临危受命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负责核武器的力学设计。 他提出以“内爆法”为主攻方向,带领团队建立爆轰计算模型,在青海高原搭建起中国第一个爆炸力学实验室。 当时的科研条件极其艰苦,科研人员住在漏风的帐篷里,常常要靠手摇计算机和算盘来计算爆炸当量。 郭永怀常年奔波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在高原极端环境中,他常连续数日不休,甚至原子弹试爆前七十二小时仍未合眼。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巨响,连续多日投身工作的郭永怀,在试验现场因极度疲惫陷入了昏睡。他为科研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随后又陆续参与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成为极少数横跨“两弹一星”三大领域的科学家。 他较早提出核武器应朝“小型化、机动化”方向发展,明确指出只有能搭载于导弹的核装置才具真正威慑力,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后续热核武器的研制路线。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青海基地获得热核试验的关键突破后,为尽快将数据送回北京,不顾恶劣天气搭乘夜班飞机。不幸的是,飞机在首都机场附近坠毁。 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与警卫员牟方东用身体紧紧护住装有热核导弹数据的公文包,最终资料完好无损。 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其中正有郭永怀用生命保全的数据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周总理得知郭永怀牺牲的消息时失声痛哭,他成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被授予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郭永怀去世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一颗编号为212796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从“永怀亭”到遍布全国的“郭永怀班”,他的名字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如今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能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正是建立在郭永怀奠定的跨声速理论、爆炸力学和气动设计基础之上。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学报国”,什么是真正的天才——不仅是天赋异禀,更是将个人智慧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勇气与担当。 素材来源:烧焦的遗体中,绝密文件完好无损……他倾尽一生,换来西北上空惊天巨响! 2023-04-04 19:14·光明网
钱学森眼中的天才郭永怀有多厉害? 郭永怀的学术之旅发端于山东荣成的一户普通农
沈言论世界
2025-09-22 17:44:04
0
阅读:117
爬牆等紅杏
老先生千古,精神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