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止全智贤慌了! 整个韩娱都慌了。 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远比想象的要严重? 首尔的经纪公司大楼里,练习室的灯光第一次在深夜暗了大半。以前这个点,总有人在镜子前反复练着走位,现在只剩下几个工作人员对着电脑叹气——刚接到通知,原定下个月播出的新剧,海外版权费砍了一半,投资方催着要删减戏份,连主角的代言合同都被品牌方暂停了。 全智贤的团队最近在会议室开了七次会。她主演的新电影原本定在春节档登陆中国市场,现在宣传物料全被压着,海报上她的名字旁边,原本预留的“中国区代言人”字样被硬生生涂掉。经纪人看着票房预测表,上面的数字一天比一天低,“以前随便一部剧就能在中国赚回成本,现在连平台都在犹豫要不要买”。 更让韩娱圈揪心的是偶像团体。那些刚出道的练习生,原本把“中国巡演”当成终极目标,现在连线上直播都要小心翼翼。有个男团成员在直播里随口说“想去成都吃火锅”,弹幕里立刻有人刷“先搞清楚文化常识再说”,吓得公司连夜删了回放。以前靠“韩流”滤镜就能圈粉,现在观众盯着细节挑错,连舞台背景里的地图都要放大了检查。 影视公司的剧本库里,一堆写了一半的“中国元素”剧集被束之高阁。有个编剧吐槽:“以前写个穿越剧,让主角去趟长安就能火,现在得请历史顾问盯着,说错一句台词就可能被骂到下架。”这种小心翼翼,让擅长“套路化”生产的韩娱有点手足无措——他们习惯了把海外市场当“提款机”,没料到观众的眼睛突然变得这么尖。 广告商的态度最现实。以前韩国化妆品品牌找偶像代言,预算里一半是给中国市场的,现在纷纷换成本土明星,连海报都从“中韩同步发售”改成了“专注国内市场”。有个品牌总监在酒局上说:“不是不想赚中国的钱,是现在的风险太高,稍微踩错线,十几年的口碑就毁了。” 韩娱慌的根本,不是某部剧、某个明星遇冷,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文化输出套路”失灵了。以前靠俊男美女、狗血剧情、洗脑神曲就能横扫亚洲,现在观众见多了世面,开始较真内容里的价值观、文化尊重。就像食客吃多了速食,突然想吃点有真材实料的菜,那些靠添加剂调味的套餐,自然就没人碰了。 更要命的是,本土市场早就饱和了。韩国就那么点人口,电视剧、偶像团体多到内卷,以前靠海外市场输血才能活下去,现在这条路变窄,不少中小公司已经开始裁员。有个倒闭的经纪公司老板收拾东西时说:“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模式天下第一,忘了观众是会长大的。” 其实观众从来不是故意刁难。谁不喜欢好看的剧、亮眼的明星?但前提是,你得尊重人家的文化和底线。以前韩娱把“接地气”当成讨好,现在才发现,真正的尊重不是喊几句“我爱中国”,是在细节里别犯常识性错误,在价值观里别藏着优越感。 全智贤们的慌,或许能让韩娱圈冷静下来。与其慌着怎么挽回市场,不如想想怎么拿出真正有诚意的作品。毕竟,观众的眼睛是亮的,你的用心不用心,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全智贤新剧《暴风圈》辱华风波持续发酵,其本人遭到最大反噬,全网自发抵制其代言,品
【28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