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东方大国的手里几乎是失声的状态。 十年前,俄罗斯的 S-400 刚推向国际市场就引爆热度。土耳其为它不惜和北约闹僵,印度主动上门签单,连伊朗、阿联酋都频频抛出橄榄枝。 那时这套系统的光环太耀眼,400 公里的最大射程远超美国 “萨德”,从 5 米超低空到 3 万米高空的目标都能拦截,行军中十分钟就能展开战斗,被俄方称作 “来袭飞行物的克星”。 东方大国当年签下采购协议时,外界都觉得是笔双赢的买卖。对俄方而言,这是军售领域的重磅突破,既展示了技术实力,又巩固了合作关系。要知道那时俄军自己也才装备没多久,优先供应出口足见诚意。 系统交付后,确实在初期的演练中露过几手,其智能化指挥系统能准确区分民航客机和军事目标,避免误伤的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变化是悄悄发生的。这些年国际防空格局早不是当年的样子。S-400 引以为傲的 40N6 远程导弹,面对如今的隐身战机和高超音速目标,探测精度开始显得吃力。 有专家指出,它的无源相控阵雷达虽有反隐身能力,但引导远程导弹攻击时还是力不从心。更关键的是,东方大国的本土防空体系发展速度超出预期,自主研发的装备在兼容性和技术迭代上更贴合实际需求。 同为买家的土耳其还在依赖 S-400 撑起防空网,甚至计划采购更先进的 S-500,但东方大国的使用场景完全不同。 这里的防空网早已不是单一系统在作战,而是成体系的联动防控。S-400 的多导弹发射能力虽然突出,能兼容从 20 公里到 400 公里射程的八种导弹,但在本土研发的指挥系统面前,反而显得有些 “水土不服”。 俄军在叙利亚曾靠 S-400 划出 “准禁飞区”,可那是在特定战场环境下。东方大国的防空需求更复杂,从沿海到内陆,从常规目标到新型威胁,对系统的集成化要求极高。 S-400 的单打独斗能力再强,也难敌量身定制的本土防御网络。况且外销版本的性能本就与俄军自用款有差距,这是国际军售的惯例,买家早有心理准备。 当年 S-400 的性价比被吹成是 S-300 的两倍半,维护人员减半还能提升作战效能。但武器装备的价值从来不是看参数多亮眼,而是看是否适配当下的作战体系。就像再好的进口零件,若跟不上主机的升级速度,最终也只能退居二线。 如今再看这套系统的处境,算不上失败,更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曾在防空领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被更适配的装备接了班。 不知道在普京看来,这种 “失声” 是技术迭代的遗憾,还是合作共赢的另一种体现?你觉得一套装备的价值,该用使用频率还是历史意义来衡量?
美国又搞出大动静,震惊世界!都说美国快撑不住要崩溃,为啥呢?原来是东方大国出手,
【6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