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林语堂与厦门巨富的千金陈锦端相恋,不料,陈锦端的父亲却坚决不同意,棒

暖阳洒满幽径 2025-09-23 16:01:30

1912年,林语堂与厦门巨富的千金陈锦端相恋,不料,陈锦端的父亲却坚决不同意,棒打鸳鸯后,转而将林语堂介绍给了自己的邻居——鼓浪屿首富的二女儿廖翠凤。 1912年,上海滩,17岁的林语堂,搁现在就是顶流“校草”。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英文好得让洋人咋舌,人又长得一表人才,往那一站,就是一道风景。追他的姑娘,能从校门口排到外滩。 可林语堂眼里,谁也瞧不见,就只看得到一个人——陈锦端。 陈锦端是他同学的妹妹,在隔壁的圣玛丽女校读书。怎么形容这姑娘呢?林语堂自己后来回忆,就六个字:“其美无比,其秀可餐”。不光是漂亮,她还特别有才气,画画画得极好,浑身都是灵气。一个想用笔写尽人间,一个想用画描绘世界,俩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那段日子,估计是林语堂一生中最甜的时光。两情相悦,未来可期。他以为,牵了手,就能走一辈子。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这个穷小子一记响亮的耳光。 陈锦端的父亲,叫陈天恩,是厦门的巨富,早年还资助过孙中山先生,那是什么样的家庭?而林语堂呢,一个牧师的儿子,上学的钱都得靠人资助。 陈天恩知道女儿跟林语堂的事后,态度非常坚决:不行。 林语堂不甘心,鼓起勇气上门拜访,想用自己的才华和诚意打动未来岳父。结果呢?陈天恩连门都没让他进,冷冰冰地甩下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像一把刀子,深深扎进了林语堂的心里。更让他绝望的是,他深爱的陈锦端,那个温柔美好的姑娘,从头到尾都躲在房间里,没出来为他说一句话。 那一刻,林语堂彻底清醒了。他和她之间,隔着的不是情意,是万丈深渊。爱是成全,不是拖累。他痛苦地放了手。 从此,陈锦端成了他心口的一颗朱砂痣,碰不得,忘不掉。 就在林语堂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命运给他开了另一扇窗。陈天恩虽然看不上他当女婿,但很欣赏他的才华。他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跟林语堂说:“我家隔壁鼓浪屿首富廖家的二小姐,人很贤惠,我给你做个媒吧?” 这操作,搁现在看是不是有点奇葩?但那个年代,就是这样。 这个廖家二小姐,就是廖翠凤。 说实话,廖翠凤没有陈锦端那么惊艳,但她身上有股劲儿,一股子敢作敢当的英气。廖家是鼓浪屿首富,她母亲也看不上林语堂这个穷学生,劝女儿:“嫁给牧师的儿子,以后要喝西北风的!” 廖翠凤当时怎么回的?她脖子一梗,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改变了林语堂一生的话:“穷有什么关系呢?” 就这么简简单单六个字,把林语堂彻底砸醒了。一个愿意陪你吃苦的女人,一个在你一无所有时坚信你未来的女人,夫复何求? 1919年,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了。 婚礼上,林语堂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事。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结婚证书给烧了。 廖翠凤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以为他后悔了。林语堂却笑着对她说了一句后来流传很广的情话:“结婚证只有离婚的时候才用得上,咱们用不着它。” 婚后的生活,也确实像廖母预言的那样,很苦。去哈佛留学,助学金被停了,俩人穷得叮当响。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廖翠凤,二话不说,当掉了自己所有的陪嫁首饰,打工赚钱,让丈夫安心读书。 这份情,林语堂记了一辈子。后来他成了名满天下的大作家,稿费源源不断,却从未有过半点绯闻。他对廖翠凤,是爱,更是深入骨髓的敬和感恩。 故事到这里,如果是个童话,就该“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但生活不是童话,它更复杂,也更真实。 林语堂心里,始终给陈锦端留着一个位置。 廖翠凤对此心知肚明。但这个女人的智慧和大气,真的让人佩服。她从不闹,也从不问。甚至,她还主动邀请陈锦端来家里做客。 林语堂的二女儿林太乙后来回忆说,小时候她发现,父亲画的仕女图,来来回回都是一个模样:长长的头发,用一个宽夹子别在脑后。她好奇地问为什么,林语堂的目光会变得很温柔,轻声说:“你锦端阿姨的头发,就是这么梳的。” 女儿跑去问妈妈,廖翠凤只是云淡风轻地一笑,坦然地告诉孩子:“你爸爸曾经很爱很爱锦端阿姨。不过,能嫁给你爸爸的,是我。” 这话里,有女人的骄傲,有对丈夫的理解,更有对自己这份婚姻牢不可破的自信。她知道,白月光再亮,也只是挂在天上。而自己,才是那个给他煮饭、陪他吵架、与他共度一生的身边人。 而另一边的陈锦端呢?她当年听闻林语堂订婚,大受打击。她第一次违抗了父亲,拒绝了家里安排的婚事,一个人远渡重洋去了美国,直到32岁才嫁人,终身未育。这份迟来的叛逆,充满了无尽的遗憾。 几十年过去,他们都老了。1975年,80岁的林语堂定居香港,身体已经很差,中风后,很多事都记不清了。可当他听说陈锦端还在厦门时,他激动得像个孩子,坐着轮椅,挣扎着要去见她最后一面。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这次见面最终没能成行。第二年,林语堂就去世了。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暖阳洒满幽径

暖阳洒满幽径

暖阳洒满幽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