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野39军奉命由河南开拔经沈阳、从安东入朝作战。刚入朝,吴信泉军长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爱将--作战处长何凌登,竟然成为入朝第一个牺牲的烈士。此人也是让其妻子俞惠如一想起来就非常难过。为什么何凌登的牺牲让吴军长和其妻子都很难过呢? 说起抗美援朝那段历史,总让人感慨万千,尤其是志愿军刚入朝就遇到的那些突发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三十九军从河南开拔,一路北上经沈阳,再从安东过鸭绿江,正式踏上朝鲜土地。这支部队原本是四野的骨干力量,军长吴信泉带队,任务是支援朝鲜人民军,阻击联合国军南下。谁知,刚过江没多久,军指挥部就遭遇到空袭,参谋处处长何凌登成了全军第一个阵亡的干部。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难受,特别是吴信泉和他媳妇俞惠如,两人后来提起这人,总是一阵心酸。为什么呢? 何凌登这人,1915年出生在福建福州一个穷苦人家。那时候福州城里穷人多,他家靠父亲在小职员岗位上挣点钱养活六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十四岁他就出去闯荡,跑到上海投奔亲戚,一边在码头扛包挣饭钱,一边上夜校补课。那年头,日本鬼子步步紧逼,全国上下都闹抗日救亡。何凌登1937年就卷进去了,在上海街头用口琴吹些激昂的曲子,鼓动大家起来抵抗。 1938年,何凌登背着行囊到了延安,进了抗日军政大学。那地方窑洞多,学员们挤在土炕上学军事,日子苦但劲头足。他学习认真,成绩拔尖,还爱吹口琴解闷,写一手好毛笔字,帮着抄讲义。1940年毕业后,先分到八路军115师344旅司令部,当作战科参谋,负责地图标注、敌情分析。接着调新四军第三师,继续干参谋活儿。解放战争打响,他跟着部队转战淮海、东北,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他已经升到第十三兵团第三十九军参谋处副科长。 抗美援朝一打响,何凌登就没闲着。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周恩来总理紧急召见几名干部,组成先遣组,去朝鲜摸底。何凌登是39军代表,9月17日在中南海见到总理,总理还特意跟他握手,认出他是抗大出来的,叮嘱他好好干。他带队最早过江,二十多天里跑遍泰州、云山一带,测地形、探敌情,回来一汇报,军领导都点头称赞。10月19日,全军正式入朝,指挥部六辆车队夜里过鸭绿江,避开美机轰炸。22日夜,车队行到龟城附近山区,第一辆车上坡时司机开了小灯,被空中巡逻的美机发现。飞机俯冲扫射,还扔了两颗炸弹,第一辆车直接中招。何凌登坐在副驾驶,头部中弹,当场牺牲,年仅35岁。这成了志愿军入朝后第一个阵亡的军人。 吴信泉为什么这么难过?一来,何凌登是他一手提拔的爱将,从副科长直奔处长,全靠吴信泉在会上力荐。部队里像这样懂业务、肯干活的干部不多,何凌登不光专业,还性格开朗,爱吹口琴给大家提神,吴信泉平时就当他弟弟使唤。二来,这次牺牲太突然了,刚入朝没几天,部队还没正式开打,就丢了这么个核心人物。 吴信泉后来回忆,那天车队调整顺序,何凌登坚持坐第一辆,说自己熟路,能指挥开车速,结果换了位置的吴信泉坐了第二辆,捡了条命。何凌登这等于用命换了军长的安全,吴信泉一想起来就堵得慌。战场上死人多见,可自家部队头一个就这样没了,还跟换车直接相关,他这军长当得心里过不去。第三十九军后来在朝鲜打了硬仗,吴信泉带队冲锋陷阵,但每次开会部署,总觉得缺了何凌登那份细致劲儿。这事儿成了他心头一根刺,晚年提起,还叹气说太可惜了,这么年轻有为的干部,就这么没了。 俞惠如难过,也不是随便说说。她是吴信泉的媳妇,那时候在军部留守处帮忙,管些后勤杂事。出发前一天,军部从辽阳启程,大家都上车了,就差何凌登一人。俞惠如自告奋勇去催,结果推门一瞧,何凌登正跟媳妇吴为真在家话别,两人正亲热着呢。她随口说了句“快走,大家等着呢,你们俩还磨蹭啥”,说完就后悔了。那话听着像开玩笑,可搁在要上战场的当口,就显得不合适。何凌登夫妇脸红着赶紧跟上车,谁知第二天就出事了。消息传回,俞惠如一听,脑子里全是那天的情景,总觉得自己那句话不该说,像是催命似的。 吴为真那时候怀孕两个多月,肚里孩子还没出生,就摊上这事儿。俞惠如心疼她,主动陪着去沈阳看遗体。到了那儿,吴为真抱着那把被弹片打坏的口琴,哭得死去活来。那口琴是何凌登的宝贝,从福州带到延安、淮海、东北,一直伴着革命路,也见证了他俩的感情。俞惠如在一旁扶着,帮着擦泪,后来每次想起,总觉得自己那天多嘴,添了不必要的尴尬,让何凌登走得更匆忙了。这份自责,成了她一辈子的心结。 何凌登牺牲后,部队没停步,继续往前推进。吴信泉派人把遗体从安东送回沈阳,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后来转到哈尔滨。吴为真生下儿子何志坚,一人拉扯孩子长大。抗美援朝这仗,志愿军总共19万多烈士,何凌登排头一个,他的名字刻在历史书里,也刻在老战友心里。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