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公开承认了 2025年9月2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竞选集

红楼背疏影 2025-09-23 18:08:44

就在刚刚! 特朗普公开承认了 2025年9月2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公开承认:“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利”,并透露乌克兰采购美制武器的费用由北约支付。 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集会上面对支持者坦言:“乌克兰购买美国武器的钱来自北约基金,美国纳税人没有直接支付。我虽不愿从战争中赚钱,但事实是我们确实盈利了。”这段讲话立即被各大媒体头条报道。 仔细分析这段话包含三层信息:第一,确认美国军火商从战争中获利;第二,强调资金来自北约而非美国直接拨款;第三,为自己撇清“发战争财”的道德责任。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实际反映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复杂立场。 根据北约2025年最新公布的防务资金流动报告,乌克兰援助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首先是北约共同基金。成员国按GDP比例分摊,美国承担22%,德国14%,法国11%。但武器采购款单独核算,由欧洲盟国先行垫付,再从各国分摊额中抵扣。 其次是欧洲和平基金。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已向乌克兰提供890亿欧元援助,其中72%用于采购武器装备。基金成员国中,德国出资最多(190亿),波兰次之(82亿)。 第三是双边援助。各国直接向乌提供武器,但费用可申请北约报销。美国通过此渠道提供的武器,实际由欧洲盟友“买单”。 特朗普所说的“盈利”有具体数据支撑,美国国防部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对欧军售额同比增长217%,达463亿美元。主要增长点来自: 波兰:采购250辆M1A2主战坦克(价值60亿) 德国:购买F-35战机(55亿) 罗马尼亚:订购爱国者系统(33亿) 这些订单直接源于俄乌冲突带来的安全焦虑,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股价自2022年以来平均上涨173%,2025年季度分红创历史新高。 军火之外,能源是美国另一大赢利点。2025年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对欧出口量达日均126亿立方英尺,是2021年的3.7倍。欧洲能源署数据显示,欧盟为替代俄罗斯能源,每月向美多支付43亿欧元。 得克萨斯州LNG出口商告诉我们:“现在每天都有三艘货轮驶往欧洲,每船利润约8000万美元。没有俄乌冲突,这种需求根本不存在。” 美国从冲突中获利有历史传统。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军火商在中东份额提升37%;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军工股年均收益率达19.4%;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对北约东翼国家军售增长300%。 但本次俄乌冲突的独特之处在于:美国首次实现“风险外包”——通过北约机制让欧洲承担大部分资金压力,自己主要收获经济利益。 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这种不平衡。法国总统马克龙9月初曾抱怨:“欧洲承担了防务成本,却让美国企业获得大部分订单。”德国总理也呼吁“重新平衡跨大西洋防务责任”。 具体表现包括:欧洲防务基金加速自主武器研发(如法德主战坦克项目)、减少对美制装备依赖、要求更多技术转让。但这些反抗短期内难改格局。 这种获利模式直接影响战局:第一,武器交付延迟(因为需要走北约报销流程);第二,装备型号混乱(各国提供不同制式武器);第三,长期援助不确定性(依赖各国政治变动)。 乌克兰军方消息人士透露:“我们需要的是稳定持续的武器供应,而不是时断时续的军售讨论。每次北约开会讨论报销问题,前线的弹药供应就会紧张。” 特朗普的坦白引发道德争议,一方面,美国确实未直接承担主要战争费用;另一方面,从他人战争中获利是否符合道德?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指出:“这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经典悖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美国一方面主张维护国际秩序,另一方面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 这种“美国获利、盟友买单”的模式可能被复制。台海、南海潜在冲突中,美国可能推动类似机制:让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区盟友承担主要防务成本,美国提供装备获取利润。 这既减轻美国财政压力,又维持军工产业繁荣。但风险在于:可能鼓励冒险政策,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 特朗普的直言不讳,意外揭示了现代战争的经济本质:在正义与利益的天平上,现实政治往往更重。美国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实现了风险最小化与利益最大化的罕见平衡。 但这种“稳赚不赔”的模式能否持续?欧洲觉醒、乌克兰疲惫、全球南方质疑,都在动摇这套体系的根基。 而现在,付账的欧洲开始计算代价,赚钱的美国面临道德质疑,战争的乌克兰渴望真正支持。这场冲突的经济学,可能比其军事学更早迎来转折点。 信息来源:特朗普自爆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利:北约为乌克兰购买美制装备 2025-09-20 21:17·红星新闻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