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暴小米车主胜诉 看到小米车主胜诉的新闻,第一反应是解气,但更多是心寒。什么时候开始,普通人买辆车都要承受网络暴力了?
那些发"移动棺材"评论的人,可能现实生活中还是个彬彬有礼的同事邻居。这种网络人格分裂的现象,背后往往有推手在操控。这些攻击通常有几个特征:IP地址集中、话术雷同、发布时间密集,明显是专业化运作的水军。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商业竞争竟然沦落到要针对普通消费者。车主只是分享提车的喜悦,却被卷入到品牌纷争。这种手段不仅low,更是违法。好在现在法律已经给出公正判决,国家六部委也开始整治行业乱象。
其实想想挺可笑的,某些企业宁愿花大价钱黑对手,也不愿把钱投在研发上。如果把这些精力用在提升产品力上,何至于要用这种下作手段?
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买车是个人选择,不要被网络言论带偏。同时也希望平台方能加强管理,让网络环境更干净。毕竟,健康的竞争应该是产品说话,而不是水军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