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要与中国对抗,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加拿大傻眼了!9月19日,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采购了九艘货船、总计54万吨的油菜籽。上个月我们刚向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关税。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去年进口量达640万吨,几乎都是来自加拿大。 要知道,中国每年要进口六百多万吨油菜籽,以前几乎九成以上都来自加拿大。加拿大的农民们早就把中国当成了最主要的买家,他们种的油菜籽,有三分之二都要卖到中国来。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去年 10 月跟着美国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 100% 关税,还对钢铝产品加征 25% 关税。这边刚对中国产品下手,那边又想保住自己的油菜籽市场,哪有这么好的事? 中国可不是没反应。商务部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发现加拿大油菜籽确实存在低价倾销的情况,已经影响到了国内的产业。今年 8 月正式宣布加征保证金,这一下就把加拿大油菜籽挡在了中国市场门外。 政策刚出来,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就锐减了 90%,西部那 4 万个种植户,每个人平均损失好几万美元。以前他们总觉得中国离了他们的油菜籽不行,可现实很快就打了脸。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中加之间的油菜籽贸易摩擦从 2018 年就开始了,那年加拿大扣了华为高管,伤了两国的信任。后来中国海关多次从加拿大油菜籽里检出有害生物,暂停了好几家企业的出口资格。 可加拿大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变本加厉跟着美国对华施压。今年 3 月,中国已经对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等产品加征了关税,8 月的油菜籽保证金只是进一步的措施。 加拿大现在是骑虎难下。他们的油菜籽产业不光关系到农民的生计,还连着 20 万个就业岗位,整个产业年产值有 430 亿加元。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不是靠政府补贴就能扛过去的。 加拿大农业部长最近放话,说正在考虑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想以此换取中国重新开放油菜籽市场。可早干嘛去了?当初加征关税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后果? 更让加拿大着急的是,中国很快就找到了替代来源。澳大利亚作为世界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今年的产量预计能达到 615 万吨,出口 465 万吨,完全有能力补上加拿大留下的空缺。 其实澳大利亚以前也是中国油菜籽的主要供应国,2020 年之前市场份额能占到 70%,后来因为关系不好降到了 5% 以下。现在澳大利亚调整了对华政策,贸易关系回暖,油菜籽出口自然就跟着恢复了。 8 月中旬,就在中国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保证金的一周后,中国企业就从澳大利亚订了 5 万吨油菜籽,这是 2020 年以来的第一单。一个月后,中粮集团的 54 万吨大订单跟进,相当于中国去年进口总量的 8%。 这可不是临时找的替代,而是实实在在的供应链调整。澳大利亚离中国更近,运输成本更低,对中国买家来说更划算。澳大利亚的种植户也乐意把货卖到中国,经济回报更高。 加拿大有些人还抱有幻想,觉得中国离不开他们的油菜籽。可事实是,全球市场上不缺供应。 澳大利亚这几年一直在扩大油菜籽产能,现在有八个压榨设施,总加工能力从 130 万吨提高到了 160 万吨。他们早就盼着能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现在机会来了,肯定会抓住不放。 中国这么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规矩可循的。反倾销调查做了近一年,证据确凿才采取措施。而且中国也没有一下子切断所有进口,而是通过逐步增加替代采购来保障国内供应。 这样既保护了国内产业,又维持了市场稳定,还向外界表明了一个态度:贸易合作是相互的,想一边占便宜一边搞对抗,没门。 加拿大现在才想起派省长访华,想解决油菜籽争端。可他们的政策还是左右摇摆,一边派人来谈,一边还跟着美国搞小动作。 这种 “既要又要” 的态度,怎么可能赢得信任?澳大利亚就是前车之鉴,之前因为政策失误丢了中国市场,后来调整态度才重新获得机会。可加拿大好像还没看懂这个道理。 现在加拿大的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油菜籽,价格一路下跌。而澳大利亚的农民正在忙着扩大种植,准备迎接更多来自中国的订单。这一对比已经很清楚了:谁真心实意搞合作,谁就能赢得市场;谁跟着别人搞对抗,谁就会被市场抛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有权利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以前从加拿大进口多,是因为双方合作得好;现在转向澳大利亚,是因为加拿大自己破坏了合作基础。 做生意讲究互利共赢,加拿大要是真想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光靠耍小聪明没用,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停止那些对抗性的政策。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加拿大自找的。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跟着别人掺和政治对抗,结果砸了自己的饭碗。 中国从来没关闭合作的大门,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加拿大要是继续执迷不悟,只会失去更多机会。 而澳大利亚通过改善对华关系重新获得订单,这本身就是个明确的信号:在经贸领域,合作才能共赢,对抗没有出路。
“中国太坏了!凭什么不买我们的大豆!”这句话是出自彭博电视9月10日采访美国伊利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