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白崇禧的二女儿偷偷潜回了祖国大陆,没想到准备离开时,她却傻眼了,怎么好像谁都认识我?[无辜笑] 当时白崇禧的二女儿白先慧从台湾飞到广州,再转机到桂林,她穿着朴素的衣服,背着简单的行李,计划在父亲的故乡待一周。 她住进桂林一家不起眼的招待所,房间只要十几块钱一晚,她告诉前台自己姓白,来桂林旅游,第二天一早她就去了象鼻山。 在象鼻山脚下一个卖糖葫芦的老人盯着她看了半天,突然说:“姑娘,你长得真像一个人。”她心里一紧,连忙摇头说不认识。 老人继续说:“像白崇禧将军,特别是眼睛和鼻子。”她只好承认了身份,没想到老人立刻放下糖葫芦,握住她的手说:“白将军的女儿回家了!” 消息很快传开,下午在七星公园,一个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员工认出她,专门带她去看公园里的一块石碑,碑上记录着抗战时期桂林的历史,其中提到白崇禧指挥的几场战役。 老员工说:“你父亲当年就在这附近指挥过战斗,打跑了日本人,我们桂林人都记得。” 晚上她去街边一家米粉店吃饭,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听说她是白崇禧的女儿,坚决不收钱,他说:“白将军保卫过桂林,这碗粉算我请的。” 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出租车司机知道她的身份后,绕路带她看了父亲当年住过的房子,分文不收,书店老板听说后,专门找出几本关于桂系军阀历史的书送给她。 最让她意外的是离开前一天,桂林市政府的工作人员找到她,送来一包当地特产:桂花糕、三花酒,还有一套精装的桂林山水画册。 工作人员说:“白将军是桂林的儿子,也是抗日英雄,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我们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做的贡献。” 她在桂林的七天里,几乎没花什么钱,旅馆老板最后结账时说:“白将军的女儿住我们店是我们的荣幸,房费就免了。” 回到台湾后她把这次经历写成了一篇详细的游记,她在文中写道:“父亲生前总说想回桂林看看,可惜到死都没能如愿,我替他回去了,发现家乡人民还记得他。” 1987年她把父亲的一些遗物寄给了桂林博物馆,几张抗战时期的老照片、父亲亲笔写的作战地图复印件,还有她在桂林拍的一卷胶卷。 白先慧的桂林之行,意外地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小小缩影,那是1986年两岸关系刚刚有所松动,官方交流还很有限,民间情感的表达就显得格外珍贵。 如今回头看白先慧这次探亲访问,既满足了她个人的情感需求,也为后来的两岸文化交流开了个好头,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可能很复杂,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却是最朴素也最真实的。 网友们感慨万千: “桂林人民真是重情重义!白崇禧虽然是国民党将领,但抗日英雄的身份永远值得尊敬。” “没想到80年代两岸关系还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老百姓却能这么温暖地对待将领之后,感动!” “白先慧这趟回乡太有意义了,既完成了父亲的心愿,也让历史多了一份温暖的记忆。” “其实很多历史人物不能简单用‘好’或‘坏’评判,白崇禧在抗日中的贡献不该被遗忘。” “桂林人真的淳朴,不管政治立场,只认老乡情谊,这种胸怀太难得了!” “看到政府还送特产,感觉官方对历史的态度也在慢慢变化,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白先慧的经历说明,血浓于水,两岸永远是一家,希望这样的交流越来越多!” 如果你是白先慧,在踏上回乡路之前,最担心的是什么,又最期待的是什么? 官方信源:中国台湾网
1986年白崇禧的二女儿偷偷潜回了祖国大陆,没想到准备离开时,她却傻眼了,怎么好
轩叔观察
2025-09-24 14:24:30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