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和全世界都沉默了 2025年9月2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候选人高市早苗在竞选辩论中抛出重磅观点:经济政策应由政府主导,而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央行独立。 她强调"经济政策是国家的方向盘,必须由掌握国家航向的政府来操控",而"货币政策如同汽车的油门刹车,应该交给专业司机即日本银行独立判断"。这个比喻立即引发会场热议。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发言时,现场其他三位候选人表情微妙。岸田派系出身的候选人不置可否,河野派代表微微摇头,而小泉进次郎则认真记录。这些细节反映出党内对经济治理思路存在明显分歧。 战后日本经济治理历经三个明显阶段:1980年代大藏省主导的"官厅经济"、2000年后的"政治主导"尝试,以及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启的"政治-央行协同"模式。高市早苗的主张,实质是要在安倍经济学基础上再进一步,形成更明确的分工体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她曾担任安倍内阁的总务大臣,亲身参与过"三支箭"政策的设计。如今提出政府与央行"分工论",既是对安倍经济学的继承,更是对其的修正。 这种调整背后,是日本经济面临的新困局:国债规模达GDP的266%,物价涨幅连续22个月超过政策目标。 高市早苗的经济主张与国防政策存在深层勾连。她在辩论后的记者会上透露,"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这句话点明其政策逻辑: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旨在支撑国防建设,而独立的货币政策则为军费开支提供融资保障。 具体来看,日本2026年度国防预算计划达到GDP的2%,需新增超10万亿日元支出。如此规模的资金筹措,既需要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增长,又需要央行保持独立性以维持国债信用。高市早苗的"分工论"正好同时满足这两项需求。 日本银行目前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配合政府实现2%通胀目标,另一方面要维持国债市场稳定。 2025年以来,日本央行持有国债比例已突破53%,接近国际警戒线。若继续扩大货币宽松,可能引发国债信用危机。 高市早苗此时强调央行独立性,实为给日本银行行长植田和男"松绑"。今年10月将决定是否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她的表态无疑为政策转向创造了空间。这种看似放权的姿态,反而可能获得更可持续的政策协同。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这一经济主张符合日本战略需求。中美博弈加剧背景下,日本需要既保持与美国政策协调,又维护自身经济主权。政府主导经济政策便于与美开展产业合作,而央行独立性则可抵御外部货币政策冲击。 特别是2025年美联储可能开启降息周期,日本货币政策面临外部压力。高市早苗的主张,实际上是为日本银行构建了"防波堤",确保货币政策决策不受外部干预。这种安排在中美金融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必要。 与其他候选人相比,高市早苗的立场更具战略纵深感。岸田派主张继续强化安倍经济学,河野派倾向于更激进的货币政策改革,而小泉进次郎则关注绿色经济。高市早苗将经济政策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战略视野。 这种差异源于她的政治经历,作为前防卫大臣,高市早苗比传统经济官僚更注重政策的安全维度。她在新著《经济安全保障战略》中详细阐述过"经济-安全一体化"理念,此次辩论是其理论体系的实践展示。 历史经验表明,日本政府与央行的"蜜月期"往往难以持续。1998年日本银行法修改后,白川方明与安倍晋三的政策对峙就是明证。高市早苗需要建立更制度化的协调机制,而非仅靠政治默契。 对亚太经济格局的影响 若这一理念付诸实施,将产生区域经济外溢效应。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可能更加陡峭,影响亚太债券市场定价;日元汇率波动性或加大,冲击区域贸易结算;产业政策更具针对性,影响区域供应链布局。 特别是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将面临新变数。政府主导的经济政策可能加强对华产业竞争,而独立的货币政策则需考量人民币国际化影响。这种"政经分离"模式,将使中日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未来的观察要点 今年10月的日本银行政策会议将是首个试金石。若央行借此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则证明高市早苗的理念已产生实质影响。明年度的预算编制过程更值得关注,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衔接方式将见真章。 从更长远看,这一理念可能重塑日本经济治理模式。战后形成的"产官复合体"或向"政银复合体"演变,中央银行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种转变不仅影响日本,也可能为其他发达国家提供新的治理范式。 高市早苗的"两张牌"战略,表面上关乎经济治理权划分,实则牵动着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在新一轮大国博弈中,日本正试图走出一条既保持联盟关系又维护国家自主的独特道路。这条路能否走通,不仅考验日本的政治智慧,也将影响亚太战略格局的演变。 信息来源:高市早苗调整货币政策立场,称应由日本央行独立决定 财联社2025-09-24 19:38
快讯!快讯! 日本和全世界都沉默了 2025年9月2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候选
红楼背疏影
2025-09-25 13:09: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