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阿基道阿纳市附近的巴拉曼萨农场坠毁,机上4人(含俞孔坚教授、两名巴西纪录片导演路易斯・费雷斯与鲁本斯・克里斯平、飞行员兼机主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全部遇难。事故发生时,飞机正尝试在农场跑道降落,飞行员中止降落复飞过程中突然失去高度,撞击地面后随即爆炸。由于事发地位于潘塔纳尔湿地的偏远沼泽区域,救援行动耗时约9小时,且飞机爆炸导致遗体需通过DNA检测确认身份,给调查工作带来阻碍。
俞孔坚教授此行旨在潘塔纳尔湿地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探索该天然湿地的“海绵特性”与生态保护价值,此前他还计划参加2025年国际建筑与城市规划大会并分享“海绵城市”理念。事发当日,他的微信视频号发布了最后一段影像,记录了湿地被牧场吞噬的现状,结尾一句“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成为绝响,引发全球学界与网友深切悼念。巴西总统卢拉、副总统阿尔克明均发文悼念,称其“海绵城市”理念为全球生态保护典范。
坠毁机型:塞斯纳175(昵称“云雀”)是美国塞斯纳公司1956-1961年间生产的轻型通用航空飞机,单引擎、四座、上单翼布局,总产量约1700架,主要用于私人飞行与观光用途。性能指标:巡航速度约209公里/小时,航程1200公里,低速操控性良好,但缺乏现代航空安全配置(如失速警告系统、仪表着陆设备)。
目前巴西空军与民航局调查组正重点核查飞行员资质、飞行数据记录、飞机机械部件残骸及运营许可文件。尽管最终结论尚未公布,综合现有信息可知,违规夜间飞行、飞机超龄老化、飞行员操作失误是导致事故的三大核心因素,而偏远地区飞行监管缺失、老旧飞机运营管控漏洞等问题也随之暴露。
俞孔坚教授的遇难是全球生态景观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损失,其“海绵城市”“海绵地球”理念仍将持续影响生态保护实践。此次事故也推动国际社会聚焦通用航空安全,尤其是对老旧机型运营、偏远地区飞行的风险管控改革需求。俞孔坚教授在巴西坠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