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当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提供最新研制的PD-26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时,却发现——为时已晚。 据俄RT电视台报道,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透露,俄罗斯已准备为中国C-929宽体客机供应包括复合材料主翼、尾翼乃至PD-26发动机在内的核心部件。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中俄合作的新突破。但现实是,这份“迟来的诚意”恐怕已经赶不上中国大飞机自主研发的步伐了。 PD-26发动机可不是普通货色,作为俄罗斯最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它的推力能达到35吨级,油耗比上一代降低15%,噪音和排放都符合国际最严标准。 俄罗斯人把它看作航空工业的“掌上明珠”,过去连盟友都舍不得碰,更别说技术转让了。要知道,十几年前中国想买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都要反复谈判,更别提这种核心中的核心技术了。那为什么现在突然愿意拿出来了? 说到底还是形势变了。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得够呛,航空工业断了供应链,连自己的MC-21客机都因为西方复合材料供应受阻而停产。 这时候他们发现,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市场,更是唯一能帮他们解决材料和技术难题的伙伴。于是过去捂得紧紧的“宝贝”,现在不得不摆上谈判桌。 但俄罗斯可能没算到,中国这些年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进步,早就不是“跟跑”而是“并跑”了。就拿C-929来说,这款中俄联合研制的宽体客机,从一开始就没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俄罗斯身上。 中国商飞早就同步启动了长江发动机CJ-2000的研制,这款发动机和PD-26定位完全一样,推力都是35吨级,目标都是给C-929配套。 去年CJ-2000已经完成了高空台试车,核心机转速突破100%,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更关键的是,CJ-2000从设计之初就采用了全三维气动设计、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叶片这些新技术,反而比PD-26的某些技术路线更先进。 俄罗斯现在愿意给PD-26,可中国自己的发动机都快装机测试了,这时候再换别人的发动机,不是给自己添乱吗? 再说复合材料主翼和尾翼,这更是俄罗斯的“误判”。他们可能觉得中国在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上还差口气,毕竟俄罗斯在伊尔-96上用过复合材料机翼,经验更丰富。 但他们忘了,中国现在可是全球复合材料产能第一的国家,C919的机翼、机身段已经大量使用复合材料,C-929的复合材料机翼研制早在2018年就启动了。 去年中国商飞在珠海航展上展示过一段视频,C-929的复合材料机翼已经完成了静力测试,加载到140%极限载荷都没出问题。 这种技术实力,哪里还需要俄罗斯来“帮忙”?更别说俄罗斯自己的复合材料产业现在还受制裁,能不能保证C-929的产能都是个问题。 其实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困境,从他们自己的MC-21客机就能看出来。这款飞机原本要用美国普惠公司的发动机,后来因为制裁换成俄国产PD-14,结果交付时间一拖再拖,到现在还没拿到适航证。 复合材料机翼原本用的是日本东丽的技术,制裁后只能自己搞,结果重量不降反增,性能反而不如预期。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想帮C-929提供核心部件,恐怕自己都力不从心。反观中国,C919已经交付了上百架,订单超过1200架,C-929虽然还没首飞,但供应链体系早就建起来了,从发动机到航电系统,再到复合材料结构,都有自己的备选方案。 俄罗斯现在想加入,已经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可这“花”中国自己都快绣好了。 说到底,国际技术合作从来都是“你强我就合作,你弱我就观望”。俄罗斯过去对中国航空工业一直留一手,怕被超越,结果中国自己闷头搞出了C919,搞出了长江发动机,搞出了复合材料机翼。现在他们放下戒心,却发现中国已经不需要了。 这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愿意卖苏-27给中国,那时候确实是“及时雨”;可三十年后,航空工业的实力对比早已今非昔比。技术这东西,有时候就像赶火车,错过了发车时间,再追就难了。 俄罗斯这次拿出PD-26,到底是真心合作,还是想借中国的产业链救自己的航空工业?中国又会不会在C-929上给俄罗斯留个位置? 这些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你觉得,在国际技术合作中,是抓住时机共享市场更重要,还是坚持自主研发掌握主动权更关键?
普京终于发现了一个事情,俄军拉平上将,完全就是“乌克兰的大英雄”,这种人早就应该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