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11月20日的报道,韩国已经收到中方的通知,原定于月底在澳门举办的中日

士气沉沉 2025-11-21 11:26:51

根据路透社11月20日的报道,韩国已经收到中方的通知,原定于月底在澳门举办的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会议被推迟。这说明,随着中日关系的遇冷,这种影响已经开始影响到第三国了。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给出的解释是:日方的错误言论,挑战国际秩序,破坏中日韩三方合作的基础和氛围,所以现在不具备举办此类会议的条件。 我本人预测,中日关系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转机,除非高市早苗突然“回头是岸”,收回错误言论,目前看这种可能性较小。那么,重启三方合作的条件,或许只有等高市承受不住压力,主动下野,日方换一个识大体的领导人,中日关系方可以修复。 一场原定于月底在澳门举行的文化交流会议,就这样被按下了暂停键。消息一出,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突然,毕竟文化合作嘛,听起来总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但这次的推迟,却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文化圈本身,直接暴露了水面下涌动的暗流。路透社的报道点出了关键,韩国作为第三方,被夹在中间,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这本身就说明问题不简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话说得相当直接,没有太多外交辞令的迂回。她点出“日方的错误言论”是根本原因,认为这些言论挑战了国际秩序,破坏了合作的氛围。 这里的“错误言论”具体指什么,虽然没明说,但明眼人都能联想到近期日本一些政治人物在历史、领土等敏感问题上的强硬表态。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误或者个人观点,而是一种带有官方色彩的政治风向。当一个国家的基础认知和另一个国家产生根本性冲突时,想让高层坐下来谈文化,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这就好比两家邻居,天天为院墙的事吵得不可开交,你却邀请他们一起喝茶赏花,这茶还怎么喝得下去? 这次事件中被频繁提及的日本政治人物高市早苗,其身份和立场就很有代表性。她并非普通的议员,而是日本政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右翼力量的代表人物。她的言论风格向来以强硬和对华不友好著称,其观点在日本的特定群体中颇有市场。 所以,问题的核心或许并不只是某个人说了什么话,而是她所代表的那种政治思潮正在日本抬头。这种思潮试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对侵略历史缺乏深刻反省,这恰恰触碰了中方最敏感的神经。指望这样的人物突然“回头是岸”,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政治根基就建立于此。 那么,这盘棋接下来该怎么走?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日本政坛的变动上,认为只要换个“识大体”的领导人,一切就能迎刃而解。这种想法或许过于乐观了。 如今的日本,整个社会氛围和战略重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长期停滞,寻求突破“战后体制”的束缚,已经成为一种跨党派的趋势。 无论是谁上台,都很难完全无视这种强大的国内政治惯性。想要修复关系,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换一个人,而是日本在战略层面做出真正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抉择。 这次文化部长会议的推迟,看似是一个孤立事件,实则是中日韩三国复杂关系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政治上的互信。 当战略互疑和历史问题这两个“老大难”交织在一起时,任何领域的合作都可能变得脆弱不堪。韩国的尴尬处境也提醒我们,地区内的任何一对主要关系出现裂痕,其影响必然会外溢,让整个区域合作的格局都变得不稳定。 未来三方的合作之路,恐怕不会是一片坦途,这次推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面对这样的僵局,大家觉得破局的关键究竟在哪里?是等待时间的冲刷,还是需要某一方率先展现出更大的智慧和诚意?

0 阅读:29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