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

蕊蕊聊过去 2025-09-26 13:45:06

1999年,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钱,买来1匹骆驼,带着父亲,搬进腾格里沙漠复地2间地窝子,村民们笑话他傻,他却说:以后你们都得谢我!谁料,7年后,妻子哭着紧紧抱住他:我已经失去了1个儿子了,不能再失去你了! 腾格里沙漠边缘,一场风沙卷走刚冒头的庄稼,王银吉盯着埋没的田地,心里盘算:这沙子不治,村子就完了。他卖掉家底,赶骆驼进沙漠,村民笑他傻帽,谁知七年里,家中小儿子骤然离世,妻子泪眼婆娑拉住他。这份坚持,到底换来啥?沙海还能变绿洲? 说起王银吉这事儿,得从1999年甘肃武威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说起。那年他31岁,一家子从外地迁来,本想这片平地好耕种,日子能稳当点。谁成想,刚撒下小麦玉米种子,一个月不到,西北风夹着沙子呼啸而来,田里全埋了。村里家家遭殃,牛羊圈堵塞,牲畜咳个不停,好些人家扛不住,收拾包袱就走人了。 王银吉四处打听,邻居们直摇头,说风沙年年猛,去年有人迷路埋沙里,三天才挖出来。父亲王天昌一看这势头,就说不治源头,庄稼白搭。 村子离腾格里沙漠才三公里,沙子从那儿来,挡不住就没辙。王银吉合计来合计去,决定不跑远,就进沙漠腹地压沙源。他没跟别人多嘴,回家就把家里的牛羊全卖了,凑出一万块,换了匹骆驼。母亲拉着他胳膊劝,家里日子刚有点起色,别折腾。妻子也急眼,说这钱该买种子农具,过日子用。他咬牙坚持,父亲王天昌却点头,说走吧,儿子,进沙漠试试。村民们听说,聚在村口茶棚议论,说这爷俩脑壳坏了,沙漠里连草都长不出,进去准饿死。 就这样,1999年夏天,父子俩赶着骆驼进了腾格里沙漠,找了块洼地,挖出三间地窝子安家。起初啥经验都没有,直接扛树苗种,百株梭梭撒下去,浇过水,第二天风一吹,全掀了。高温一烤,又死一片。失败了多少回,王银吉去远处村子找老农讨教,才学来压沙草方格的法子。秋天用麦草玉米秸秆编一米见方的格子,压紧沙面,春天在格里种耐旱树种,像梭梭、花棒、毛条、柠条,这些根能钻进沙土六十厘米,锁住水沙。   不过水成了大难题,附近三公里没水源,王银吉每天牵骆驼去外头运,两百斤一趟,三小时来回,一天顶多四趟。家里洗碗用沙搓,一滴水都不敢多费,浇树苗得用勺子一勺勺来。妻子带着孩子也跟上,一家子咬牙干。村里人起初笑话,说傻子进沙窝,早晚后悔。可王银吉回村取东西时,总说,总有一天你们得谢我,这沙治住了,村子才有出路。 家硬是扛住了。腾格里沙漠流动快,治沙像跟老天爷叫板,但他们用草方格和耐旱树,硬生生锁住了沙源。说白了,这不光是为自家饭碗,更是为村子、为后代。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一响,这样的老百姓就站出来了,扎根基层,实打实干。甘肃武威这地方,风沙多,资源少,但靠着这种精神,绿洲一步步推出去。谁说沙漠就改不了命?王银吉他们证明了,汗水浇出来,就能见绿。 如今,沙漠边缘能种肉苁蓉这样的经济作物,果子饱满,收入稳了点。王银吉五十多岁,还在说,这事业得传下去,孙子辈接着干,往沙漠深处推。村里红水村变了样,沙山上草方格连片,北风吹来,麦草晃动,不再扬尘。这样的故事,在西北多的是,老百姓用双手守护家园,正应了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