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年,江亭,昔日称帝的袁术咳血倒地,临终竟念着雪夜宗祠事。他手握传国玉玺,为何落得连蜜水都喝不上?袁氏兄弟的天命之争藏着大反转! 199年盛夏,袁术在江亭。他扶着营帐柱子,猛地咳出一口血。这时候,他或许会想起三十年前的雪夜。 那天他跪在袁氏宗祠,嫡母持戒尺敲掌心,冷声道:“袁家门楣,容不得庶子僭越。” 那时他是汝南袁氏嫡子,满是傲气。没料到三十年后,自己会因 “让帝” 信成笑柄,更没料到庶兄袁绍会因他的求和信两难。 袁术起点极高。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生下来就站在别人终点。 董卓乱时,他凭嫡子身份在南阳、汝南站稳脚。南阳有百万户,粮草充足,手下有孙坚等名将,兵力强盛。 189 年,他随何进诛宦官,又带兵入宫杀尽残余宦官。那时他觉得,“天命” 该属袁氏。 可庶兄袁绍偏在乱世闯出名堂。190 年关东诸侯讨董卓,众人推袁绍当盟主。 袁术在营帐摔碎玉杯,骂道:“我袁公路才是嫡子,凭什么他占先?” 后来袁绍想拥立刘虞为帝,送信找袁术商议。袁术回信只八个字:“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这是拒绝,更是挑衅 —— 他的皇帝梦,不许袁绍碰。 兄弟彻底反目。袁术联公孙瓒、陶谦,袁绍结刘表,成了死对头。 191 年,袁术派孙坚打刘表,孙坚却被黄祖射死。他在南阳待不下去,杀了扬州刺史陈温,自己上任,把地盘迁到淮南。 这时他盯上了传国玉玺。这是秦始皇传下来的,当年孙坚在洛阳枯井捞出。袁术扣下孙坚夫人,强行夺了玉玺。 有了玉玺,他称帝野心更烈。195 年李傕、郭汜追杀汉献帝,天下更乱。他召集部下说,刘氏要完,袁家该称帝。 主簿阎象劝阻,他不听;找张范商议,张范派弟弟张承来劝,说称帝要看德行,他也不高兴。 他还找理由造势,说袁姓是舜的后代,该代汉;又说谶言 “代汉者当涂高”,指的就是自己(名术、字公路,都与 “途” 相关)。 197 年春天,袁术在寿春称帝,自称 “仲氏”,设百官、筑祭坛。 他把九江太守改叫淮南尹,后宫娶上百妻妾,个个穿绫罗、吃珍味。可江淮地区闹大旱,百姓颗粒无收,甚至人吃人。 他想给儿子娶吕布女儿,吕布把使者绑送曹操。他怒派张勋、桥蕤打吕布,反被打败。 他去陈国借粮被拒,就杀了陈王刘宠和国相骆俊,彻底惹了曹操。曹操亲自带兵来打他。 孙策原跟他,见他称帝劝阻无果,就与之断绝,自己占了江东。袁术成了孤家寡人。 曹操、吕布、刘备、孙策四路兵马齐攻,袁术军队节节败退。他手里的玉玺,成了招祸的根,根本不是天命凭证。 199 年,他的地盘缩得像弹丸,粮草也没了。后宫绫罗没了,士兵饿得站不稳。 走投无路的他,给袁绍写信:“天下大乱,天命在袁。你是袁氏最强,我让帝号,只求做富家翁。” 他在赌 —— 赌袁绍念同宗情,赌皇帝名号能让袁绍心动。 袁绍确实心动。那时他刚平幽州,有四州之地、百万兵甲,正是称帝好时机。 但谋士田丰劝阻:“袁术是篡逆之贼,收留他会引火烧身;玉玺在手,天下人都会盯着你。现在称帝名不正,不如待天时、顺民心再图大事。” 袁绍既想要帝位,又怕落骂名,一时犹豫。但最终没抵住诱惑,同意接纳袁术。他不知道,曹操早布了埋伏。 袁术带残兵北上,到徐州就撞上刘备伏兵。混战之后,人马溃不成军,只能南逃。 逃到江亭,他又渴又饿,想要杯蜂蜜水。手下翻遍军营,连一点蜜都没有。 这个曾挥金如土的 “皇帝”,如今连蜜水都喝不上。他瘫坐大喊:“袁术至于如此吗?” 喊完又咳血,或许想起孙坚的话:“玉玺是祸根,不是天命。” 但已经晚了。 暑气中,他咽了气。 袁术的悲凉,是到死没明白:天命不是玉玺刻纹,是百姓心意。他在南阳劫掠百姓,在淮南只顾自己奢靡,不管百姓死活,怎会得天命? 袁绍的犹豫,也成了历史印记。他若听田丰的话,不收袁术,可避 “逆贼同伙” 骂名;若干脆称帝,或许历史不同。 但历史没有如果。200 年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他的失败,不是因为玉玺,是因为自己优柔寡断、猜忌忠臣 —— 田丰最后还被他杀了。 袁氏兄弟的悲剧一样:都把 “天命” 寄在玉玺和血脉上,忘了乱世中,真正的天命是民心、德行与知进退的智慧。 袁术死后,玉玺归了曹操;袁绍的四州之地,最终也落进曹操手里。 那枚曾被袁术当命根的玉玺,随朝代更迭流转,直到后唐末帝自焚,才彻底消失。 千年过去,袁氏兄弟争天命的事,只剩史书几页字,供后人叹气。
曹操问贾诩:“你为啥想不出‘白衣渡江’这样的计谋?”贾诩回答:“我虽说叫做‘毒士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