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站在讲台中央,表情严肃,话也不拐弯,他指着麦克风说,中国和印度,是战争的 “主要资助者”,理由很直接,两国买了俄罗斯的石油。 2025 年 9 月 23 日的联合国大会现场,特朗普的指责像颗炸雷,瞬间盖过了其他议题的讨论声。 他举着一份打印的能源贸易数据表,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大厅:“中国每天从俄罗斯拿走 200 万桶原油,印度 190 万桶,这些钱最终都流进了战场。” 台下的中印代表团当即举手要求答辩,却被主持会议的官员以 “演讲未结束” 为由拦下,全球直播镜头里,两国代表的神情格外凝重。 这场指责早有铺垫。2025 年 2 月起,特朗普政府就以 “芬太尼问题” 为由重启贸易战,对中国输美商品叠加加征关税,到 4 月时综合税率已升至 54%。 8 月更是放出狠话,威胁对 “继续资助俄罗斯战争” 的国家征收 100% 二级制裁关税,当时外界就猜测矛头直指中印。 没人提及的是,同一时期土耳其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翻倍,阿联酋也增加了 30% 采购量,但这些美国的 “中东伙伴” 从未出现在批评名单上。 特朗普在演讲中反复强调的 “资金流向”,实则是全球能源市场重构的必然结果。 西方对俄制裁生效后,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每桶比国际价低 15 美元,中国炼厂顺势加大采购,2025 年 8 月单月采购量就超千万桶,较此前翻了一倍。 但这背后是中国能源安全的现实考量,1-2 月中国原油进口总量同比下滑 5%,为保工业运转和民生供暖,必须拓宽进口渠道。 更关键的是,中俄能源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 99.6%,完全避开了美元体系的监控,所谓 “资助军费” 的指控缺乏金融链条支撑。 印度的处境更显荒诞。特朗普演讲前一个月,印度已大幅削减俄油采购量。 从日均 118 万桶骤降至 40 万桶,同时通过招标购买 500 万桶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预计 10 月起陆续交付。 这种调整本是市场选择 ,布伦特原油 6 月单日涨幅达 5.7%,一度突破 81 美元 / 桶,印度通胀率当时已飙至 8%,低价俄油曾是稳物价的关键。 可特朗普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反而在演讲中拿印度 2024 年的采购数据大做文章。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特朗普要求欧洲盟友彻底切断俄能源进口。 可德国化工企业仍依赖北溪管道的天然气供应,法国加油站每升油价上涨 0.3 欧元就引发卡车司机全国罢工。 数据显示,欧盟虽将俄油进口从战前水平降至 40%,但 2025 年上半年仍进口了 1200 万吨,占俄罗斯出口份额的 6%。 更隐秘的是,印度炼厂将俄油加工成成品油后,有 15% 通过新加坡转口站销往美国,相当于美国间接为这些原油买单。 特朗普刻意忽略了能源贸易的复杂链条。俄罗斯石油运往亚洲需绕好望角,航程比到欧洲多两周,保险费上涨 25%,仅运输成本就吞噬了大半利润。 中国进口的俄油中,70% 用于民营炼厂生产化工原料,最终出口到东南亚国家,与 “军费” 毫无关联。 中印两国均出具了遵守 G7 每桶 60 美元价格上限的证明文件,却被特朗普斥为 “变相补贴”。 这番指控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2025 年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 480 万桶 / 日,亚洲买家占比超 70%,中俄印能源贸易额突破 500 亿美元,形成了稳定的三角供应链。 而俄罗斯通过本币结算体系,将卢布汇率稳定在 1 美元兑 85 卢布,有效对冲了西方制裁冲击。 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能源施压逼中印在地缘政治上站队,毕竟在他的冷战思维里,“与对手做买卖就是敌人”。 演讲结束后,中国代表团在走廊向媒体出示了三组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中,俄罗斯占比 20%,低于中东的 45%。 中俄贸易中能源占比仅 35%,远低于机械制造和电子产品;中国对乌人道主义援助已达 12 亿美元。 印度则公布了与美国的原油采购合同,用实际订单回应指责。 此刻的加勒比海,美国 “福特” 号航母正驶向欧洲,而新加坡港的油轮仍在排队清关,将低价俄油转运至亚洲各地。 全球能源市场早已不是非黑即白的棋局,特朗普的单边施压,或许能暂时搅动舆论,却改不了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市场选择。 当供应链中断事件今年已发生 550 起,多源化采购早已成为各国共识,这场联合国大会上的指责,终究只是美国单边主义的又一次表演。 信源:握着话筒不放手,特朗普独骂1小时,无一人幸免,中国被特别关照——搜狐
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站在讲台中央,表情严肃,话也不拐弯,他指着麦克风说,中国和印
高干评世界
2025-09-27 10:38:03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