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演员平田康之,在中国坚持20年饰演侵华日军角色,这次更出演731部队头号人物石井四郎,却在国内被骂“国贼”,他选择用表演直面父辈愧疚与历史真相。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日本演员,偏偏挑了条最难走的路,别人演戏图个出名、图个赚钱,他却像背着什么沉重的债,专门在中国影视剧里扮演侵华日军的角色。 最狠的反派,最令人咬牙切齿的人物,十有八九都能看到他,而最近他更是接下了一个让人心头发凉的任务——饰演731部队的头号恶魔石井四郎。 按常理说,这种角色会让观众恨得牙痒痒,演员自己也很容易被骂,可平田康之不仅不怕,反而觉得这是他必须做的事情。 他心里清楚,这不仅是一次表演,更是一次面对历史的方式,结果他刚演完戏回到日本,就有人骂他“卖国贼”,家门口还被喷上“国贼”两个大字。 换了别人,可能早就气得撂挑子了,可他默默擦掉痕迹,像是在接受一种命运。 这一切,得从他的父亲说起,平田的父亲年轻时是侵华日军的一名军医,驻扎在离哈尔滨平房区不远的营地。 那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个人间炼狱——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这里进行过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细菌战研究,惨叫声日夜不绝,平田的父亲并没有直接参与实验,但每天都能听见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 久而久之,这些声音变成了一块石头,压在他心头一辈子。 他很少在家里谈起那段经历,可每次提到中国东北,总会红着眼眶,默默掉泪。 他清楚自己没有做过直接的罪行,但他同样清楚,那些血与泪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他没能阻止。 愧疚像影子一样跟着他,直到去世都没能释怀,这样的情绪,悄悄地烙进了儿子的骨子里。 平田年轻时本是个配音演员,过着平常的日子,可2001年他第一次来中国演戏,角色正是日本军官。 从那以后,他仿佛打开了一扇门,二十多年里接连出演数不清的“鬼子”角色。 《伪装者》里的藤田芳政、《孤岛飞鹰》里的今井武夫,都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 他没有觉得尴尬,反而觉得这是自己能做的补偿,父亲生前没能直面历史,他愿意通过表演来揭开那层伤口。 石井四郎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最沉重的挑战,这个人不仅是731部队的创建者,还是无数惨无人道实验的主导者。 平田为了演好他,专程去了哈尔滨的731遗址纪念馆,在那些旧日实验台前,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试图揣摩当年父亲听到的惨叫声,试图理解那种压抑的空气。 拍戏的时候,剧组在零下二十度的东北搭景,他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寒风里,别人递暖手宝,他都拒绝。 他说,石井四郎当年不会觉得冷,他也不能觉得冷,有人觉得他傻,但他认定只有这样,才能逼近真实。 在演石井冷笑的镜头时,他一遍遍重来,甚至演完后悄悄在后台抽自己耳光,不是因为导演要求,而是他在惩罚自己,提醒自己不能麻木,不能忘记那些受难者的痛苦。 这种认真,赢得了部分中国观众的尊敬,却也让他在日本国内成了众矢之的。 右翼媒体指责他丢人现眼,有人骂他“胳膊肘往外拐”,还有人寄恐吓信。 他自己倒不怕,甚至有点反讽地说,骂声越大,说明有人不愿意直面历史,那就更需要把真相演出来。 可想而知,他的生活并不轻松,他至今没有结婚,坦言不愿把这份沉重带给别人。 在中国,他也遇到过误解,拍《彭德怀元帅》时,一位老人见他穿着日本军服,怒骂他装好人。 他只能一遍遍低声道歉,他心里清楚,不管别人怎么想,他自己不能退。 因为在父亲的日记里,那些惨叫声早就刻下了印记,日记最后被他烧掉,但记忆没法抹去。 他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延续,透过镜头,把隐藏在尘土里的罪证展现出来。 演完《731》后,他又去了纪念馆,在留言本上,他写下“愿以我之演绎,告慰逝者,警示未来”。 那一刻,他既是在替父亲赎罪,也是对所有曾被忽视的生命说:你们没有被忘记。 平田康之的故事,让人看到了一种少见的坚持,他演的不是单纯的反派,而是一种历史责任。 他明明可以选择更轻松的道路,却偏偏要背着骂名往前走,也许在他心里,这不是工作,而是一场漫长的赎罪。 他在用演员的方式告诉世人:那段历史,不该被遮掩,更不能被遗忘。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逃避过去,而他用二十年的演绎,把父辈的愧疚变成直面真相的勇气。 战争的残酷,他用每一个眼神和动作去还原,历史的警示,他用每一次站上舞台的身影去传递。 对他而言,这不是表演,而是见证,更是偿还! 对于他这样的做法,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里交流。
一个日本人,跑来中国演731的头号恶魔石井四郎。演完回国那天,他把剧组给的“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