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九三阅兵中有一位特殊观众,他是少帅张学良的长孙,阅兵结束后,他说:若爷爷能看到今日中国,一定非常高兴!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张学良长孙:若爷爷能看到今日中国,一定非常高兴) 2025年9月的北京,天安门城楼的金色琉璃瓦在晨曦中泛着暖光。 长安街两侧的观礼台上,一位身着深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静静注视着受阅队伍。 他是张居信,抗日名将张学良的长孙。 当国产新型战机编队掠过天际时,他下意识地抬手轻触胸前那枚泛黄的家族徽章,仿佛在与祖父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观礼仪式结束后,张居信漫步至天安门广场西侧,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台阶驻足。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本皮质封面的相册,轻轻翻开一页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张学良站在东北军的训练场上,身后是整齐列队的士兵。 这个细微的动作,透露出这个海外游子对家族历史的珍视。 张居信的童年是在美国硅谷度过的。 他记得五岁那年,祖父张学良用颤抖的手在宣纸上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装裱后送给他作为生日礼物。 虽然当时他并不完全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但祖父严肃的神情让他终生难忘。 如今,这幅字一直挂在他加州家中的书房里。 在硅谷的成长岁月中,张居信时常感受到文化认同的困惑。 他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华裔学生之一,同学们对他东方面孔的好奇目光,让他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每年暑假随父亲回台湾探望祖父时,成了他最期待的时光。 祖父总会带着他和弟弟参观历史遗迹,讲述张家先祖的故事。 2016年的一次沈阳之行,成为张居信人生的转折点。 站在张氏帅府的青砖院落里,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家族与这片土地的深厚联系。 当地档案馆工作人员展示的 历史资料,记录着祖父当年在东北推行新政、兴办实业的往事。 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如今已是成功企业家的张居信,始终没有忘记祖父的教诲。 他在硅谷创办的科技公司特意取名为"Bridge",寓意搭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 公司会议室的墙上,挂着祖父张学良的手书复制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每次向外国合作伙伴介绍这句名言时,他都会详细解释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参加完阅兵式后,张居信特意前往故宫博物院。 在钟表馆里,他驻足于一架精致的西洋座钟前。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年溥仪赏赐给张家的物品。 他轻轻点头,想起祖父曾说过,张家收藏的许多文物都在战乱中散佚。 这次中国之行,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将祖父的部分遗物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临行前夜,张居信在酒店房间里仔细整理着要捐赠的物品。 其中有一本1936年的日记本,扉页上有张学良亲笔写下的"还我河山"四个字。 他小心地抚平书页的折痕,轻声自语: "爷爷,您当年的愿望,如今已经实现了。" 窗外,长安街华灯璀璨,车流如织,勾勒出现代化都市的蓬勃生机。 回到美国后,张居信在家族聚会上展示了阅兵式的照片。 他告诉孩子们,这是曾祖父毕生追求的强国梦想的体现。 虽然孩子们生长在西方文化环境里,但他坚持每周送他们去中文学校,学习书法和国学。 他说,希望下一代既能拥抱世界,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东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本次九三阅兵中有一位特殊观众,他是少帅张学良的长孙,阅兵结束后,他说:若爷爷能看
尔说娱乐
2025-09-28 12:43:41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