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下令刘安祺撤离青岛前炸毁重要设施。但刘安祺没执行,部队走后青岛

阿皮历史库 2025-09-29 09:58:31

1949年,蒋介石下令刘安祺撤离青岛前炸毁重要设施。但刘安祺没执行,部队走后青岛完好无损。刘安祺是黄埔三期,蒋介石嫡系,早年东征、北伐都有不错表现,抗战时也战功赫赫,还守过陪都重庆,蒋对他很信任。     刘安祺1925年黄埔三期毕业后,从见习排长起步,两个月就升为机关枪连连长,东征北伐中都有实打实的战绩,早早进入蒋介石的视野。     抗战时期,他先后参加兰封、徐州、灵宝会战,虽不是那种战功彪炳到无人不晓的将领,但每次都能稳住阵脚,后来还承担起陪都重庆的卫戍任务,这种稳妥让蒋介石对他越发信任。     1948年,他以第二十一兵团司令的身份进驻青岛,手里握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少有的建制完整的部队。     1949年初,解放战争局势渐明,蒋介石已经开始盘算青岛的撤退。     2月起,他三次派专机深夜接刘安祺去溪口谈话,即便当时已经“下野”,仍直接掌控青岛的部署。     4月,平津失守,上海告急,青岛成了孤点,蒋介石给刘安祺下了密令:相机撤离,能毁尽毁,尤其要破坏水电设施。     按照惯例,这道命令本该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此前石家庄解放时,三座大型工厂就被国民党飞机炸成废墟,不少城市撤退时都遭遇过类似破坏。     刘安祺确实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撤离,他在青岛周边布下三道防线拖延时间,又在沙子口偷偷修码头,对外却说只是备用设施。     为了运兵运货,他专门求蒋介石征调了七八十艘商船,从5000吨到2万吨不等,集中在青岛外海待命,对外则谎称是增援的军舰。     5月7日,他还成立了海上运输管制处,扣押商船、检查船只安全,生怕重蹈太平轮沉没的覆辙。     那些日子里,国民党军队忙着把中纺公司的棉纱、啤酒厂的生产线甚至中央银行的黄金往船上搬,算下来运走的物资不下70万吨,后来这些物资成了台湾经济起步的重要家底。     他们还在青岛大肆抓壮丁,从十几岁的少年到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没能幸免,部队里甚至出现了祖孙三代同伍的情况,硬是把兵力从5万扩充到8万多。     但奇怪的是,所有破坏设施的命令都被压了下来。     刘安祺没对发电厂、自来水厂、电话局动一兵一卒,也没拆铁路轨枕、封死港池。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山东人,清楚水电一毁,受苦的就是家乡百姓,而且爆破会引发混乱,兵心一乱,撤离计划就会泡汤,毕竟要带走几万部队和家属。     而且当时美军还在青岛,他们的军舰就在附近,真要大规模爆破,恐怕也难以收场。     不过青岛能完整留存,也不全是刘安祺的功劳。     我方地下党组织早就织好了一张大网,数百名党员潜伏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和工厂里。     他们策反了部分国民党官兵,还组织工人成立护厂队,日夜守着电厂、码头这些要害部位。     就连国民党海军里也有响应者,拒绝执行沉船封港的命令。     这些力量和刘安祺的决定形成了合力,让破坏计划彻底落空。     6月2日,刘安祺的部队全部登船撤离,解放军进城后,接管工作异常顺利,374个部门、1254个单位很快完成交接。     当年底,被接管的工厂就大多恢复了生产,不少还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     而赴台后的刘安祺,非但没因抗命受罚,反而因为保全了兵力和大批物资受到器重,后来一路升到上将,1995年以92岁高龄去世。

0 阅读:212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