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日本人在大庆疯狂地打井,却始终找不到石油,可这群日本人怎么也想不到,

古凌国际 2025-09-29 13:40:55

1930年,日本人在大庆疯狂地打井,却始终找不到石油,可这群日本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油井距离石油仅仅只差300米。 20世纪初,日本正忙着扩张,战争机器需要大量油料供应。1928年,他们开始派地质队进东北,用当时挺先进的装备,像重力仪和地震仪,在松辽平原上转悠。 起初,这些队从哈尔滨出发,覆盖了满洲里附近的扎赉诺尔煤矿区。1930年,在矿石样本里,他们发现了一些含石油的沥青,这让他们兴奋起来,赶紧钻了几个探井。 可惜,只见到少量油苗,没啥工业价值,就这么搁置了。 日本人在东北搞了十几年勘探,投入不少人力物力,但总是差口气。原因之一是他们信海相生油理论,这是国际地质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石油主要在古代海洋沉积环境里形成。 松辽平原是陆相盆地,按这个理论,这里不可能有大规模油藏。所以,即便钻到油迹,他们也觉得是小打小闹,不值得深挖。 其实日本勘探队的技术不算落后,他们从本土运来设备,在海拉尔盆地钻了4口井,在阜新义县一带更狠,钻了81口井,到1942年才停手。 但这些井大多浅层见油,品质差,含硫高,提炼起来费劲。像在吐呼噜地区,他们钻探后出报告,说当地没开采价值,直接放弃。 还有大庆萨尔图那口井,钻到约1000米深,见了粘稠原油,但基于理论判断,认为陆地环境不会有大发现,就撤了。 谁想得到,再往下300米就是高质量油层,距离后来中国发现的松基三井才2公里。日本当时面临战争压力,资源有限,勘探深度一般只到800-1000米,超不过大庆油层的最浅位置。 日本通过满洲炭矿会社和国防资源调查队组织勘探,从1928到1945年,在东北生产了些人造石油,但成本高,不如天然油实惠。 日本在台湾挖了16万吨油,但东北一直是重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控制满洲,更是大张旗鼓找油。像新带国太郎带队去牡丹江上游森林勘探,没结果。 他们还去安达县、东岗营子等地,转悠了十多年,钻井见油苗但产量低。1940年,满洲帝国地质调查所的报告直接否定了这些地方的潜力。 技术上,日本用物理勘探法,得先有油迹才能深挖,但陆相盆地油藏复杂,他们没突破理论局限。 1955年,中国启动松辽盆地系统勘探,用4年时间,1959年松基三井喷油,大庆油田问世。 这不只找着油,还证明陆相理论正确。 之前日本人钻的萨一井,只到680米就见油,但他们没继续。中国队在高台子、葡萄花等地钻井,产量高,快速建成油田。 1960年石油大会战,王进喜带头,数万人开发,到1963年产油占全国一半,中国甩掉贫油帽。 这段对比挺有意思,日本有先进设备,却被旧理论绑住手脚。 中国起步晚,但敢突破,创造了奇迹。 日本如果没信海相理论,继续深挖,历史会不会改写?但事实是,他们判断中国贫油,至少东北无油田。 其实,早有传闻美国美孚公司在1920年就勘探过,但也没发现。 日本勘探覆盖海拉尔、松辽多个盆地,但重点在煤矿区找油迹,没系统深探陆相层。 1994年,杨继良查日伪资料,没找到日本人钻大庆的记载,但档案显示他们确实接近。 勘探不光靠技术,还得有正确指导思想。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