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最终裁定中国产渣罐存在倾销和补贴

文史资鉴堂 2025-09-29 17:02:40

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最终裁定中国产渣罐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这项持续14个月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美国这回是真跟中国渣罐杠上了,9 月 26 号那天,他们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结果一出来,算是彻底把路堵死了。   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没一个反对的,直接给中国产的渣罐定了性:既有倾销又有补贴,还实打实把美国本土产业给坑了。   这事儿可不是一时兴起,去年 1 月就启动调查了,前前后后折腾 14 个月,现在尘埃落定,意思很明白:接下来要征收高额双反税,中国渣罐想再进美国市场,基本没戏了。   可能有人不清楚 ITC 这地方到底啥分量,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里管贸易调查的实权角色,尤其在反倾销、反补贴这类事儿上,本土产业有没有受影响,最后得他们拍板。   这次五个人态度这么一致,显然是美国本土的渣罐厂商早就把状告到跟前了。   毕竟渣罐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炼钢的关键设备,装高温钢渣全靠它,咱们中国的渣罐做得结实还便宜,全球市场份额能占到 70%。   美国本土最后一家渣罐厂倒闭后,他们的钢厂只能靠进口,2018 到 2023 年这五年,从中国进口的量硬生生翻了 19 倍,本土厂商肯定急眼了。   要说这税率有多离谱,看美国商务部之前的终裁就知道了:反倾销税先定了 294.43%,后来抵消补贴调整成 278.81%,再加上 226.16% 的反补贴税,两项加起来快 500% 了。这数字意味着啥?   中国渣罐运到美国,光关税就比产品本身值钱好几倍,根本没法卖。而这么高的税率,说白了就是美国玩的老套路 ——“不利可得事实” 规则。   只要企业没按他们的要求提交材料,或者干脆没应诉,就直接套用最不利的条款,往高了定税率。   这次涉案的常州金源、汕头华兴这些中国企业,因为没参与应诉,全行业直接被按上统一的高税率,这跟之前他们查环氧树脂时,因为中国企业没应诉就定 547.76% 补贴率的操作如出一辙。   可美国嘴里说的 “实质性损害”,压根经不起细琢磨。他们本土厂商哭穷说中国渣罐抢生意,可当初是他们自己的厂子撑不下去倒闭了,中国渣罐才补上空缺的。   咱们的渣罐能站稳脚跟,靠的是真功夫 —— 比如加厚罐身后壁保持重心,底部加筋增强耐用性,这些细节改进让产品又耐用又划算,哪是什么 “倾销补贴” 能换来的?   这税一征,美国自己的下游小钢厂先遭了殃,每吨钢的生产成本直接涨了 6 美元,利润一下就缩水了,最后说不定还得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终裁一落地,接下来就等着美国商务部正式下征税令了,涉案的渣罐都在海关编码下面,想躲都躲不掉。但中国企业也不是只能认栽,最近不少厂商都在想办法突围。   有玩 “曲线救国” 的,走马来西亚转口贸易的路子:先把渣罐运到马来西亚保税区,换个集装箱,办个马来西亚原产地证,再从那边出口到美国,这样就能绕开高额关税。   浙江有家大型铸造厂就这么干的,一周就完成了换柜发货,不仅保住了老客户,还拿到了新订单。还有的企业干脆转头攻国内市场,毕竟咱们国家钢铁行业规模大,对优质渣罐的需求一直不少,把出口的产能转对内,照样能活下去。   其实美国这两年盯着中国制造业下手也不是头一回了,从钢铁到环氧树脂,再到现在的渣罐,本质上就是想靠关税把中国产品挤出市场,逼本土产业回流。   可他们忘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工艺改进攒下来的,不是靠补贴。就算丢了美国市场,咱们还能开拓东南亚、南美的新市场。   就算被加税,企业也能想转口、转内销的法子。反倒是美国本土厂商,没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说不定反而没了改进的动力,最后产品越做越差,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这 14 个月的调查看似有了结果,但中美之间的贸易较劲哪儿是这一次就完事儿的。只是不管美国怎么玩套路,中国渣罐的质量在那儿摆着,企业的求生欲也在那儿,想靠这点手段就把中国制造业挤出国际市场,恐怕没那么容易。  

0 阅读:7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