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农愤怒抗议,中国不买,罪魁祸首是特朗普关税。 特朗普关税落地后,中国对美国

百日依山尽 2025-09-30 15:30:32

美农愤怒抗议,中国不买,罪魁祸首是特朗普关税。 特朗普关税落地后,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量显著下降。数据显示,2018 年之前的七年,美国大豆平均有 28% 出口到中国,占出口总量的 60%。关税生效后,中国转向巴西采购,美国大豆一度面临滞销压力,仓库库存持续攀升。这种背景下,部分农民陷入持续抱怨,却忽略了其他市场的潜力。 欧盟已率先成为美国农产品的重要承接方。有五周时间里,欧盟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达到近 36 万吨,是去年同期的 3.8 倍,占欧盟大豆总进口量的比率从 9% 升至 37%。豆粕进口增长更为迅猛,同期数量增至 18.5 万吨,是去年同期的 33 倍,占欧盟豆粕总进口量的 13%。 欧盟每年需进口 3000 万吨大豆产品满足饲养业需求,自身产能缺口明显,这为美国农产品提供了稳定销路。欧盟委员会主席曾明确表示,增加美国大豆进口对双方是双赢局面,农业专员也提及双方还有进一步加强贸易关系的空间。 东亚市场的需求同样旺盛。日本和韩国的食品加工与养殖业对大豆、玉米等原料需求稳定,每年都需从海外大量进口。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虽自身也是农业出口国,但在特定品类上与美国形成互补,两国市场对美国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接纳度持续提升。新西兰和菲律宾则在热带水果与谷物贸易上与美国存在合作空间,近年采购量稳步增长。这些市场的总和,构成了可观的需求规模。 印度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作为人口大国,印度的粮食加工和养殖业发展迅速,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与日俱增。 印欧自贸谈判提速的背景下,印度与全球市场的贸易联动性增强,为美国农产品进入提供了契机。美国农业技术与印度农业资源的结合,已展现出合作可能,双方在种植技术、肥料研发等领域的交流,正为农产品贸易铺路。 美国大豆协会曾测算,2023 至 2024 市场年度,美国向欧盟出口大豆 490 万吨,虽不及对华出口的 2500 万吨,但随着欧盟进口量持续攀升,这一差距正在缩小。若能充分挖掘其他市场潜力,完全可弥补单一市场的缺口。 贸易战带来的损失已有数据佐证,2018 年至 2019 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近 260 亿美元,2019 年农民收入比 2017 年下降约 8%。但持续抱怨无法改变现状,主动开拓市场才是破局关键。美国政府已与欧盟达成贸易共识,致力于推动双边贸易零关税,虽农业未纳入首轮谈判,但已为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有利环境。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本质是互补共赢。美国拥有规模化农业生产优势,而欧盟、东亚、南亚等地区存在产能缺口,这种供需匹配构成了合作基础。部分农民将目光局限于单一市场,忽视了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多元机会,导致陷入被动。 市场从来不是唯一的,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主动挖掘。从欧盟的进口激增到东亚市场的稳定需求,从印度的潜力释放到多国的互补合作,美国农产品的销路其实遍布全球。放下抱怨,主动对接这些市场需求,才能让丰收的果实真正转化为实在收益,这也是全球贸易带给农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0 阅读:25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